严琦代表给出五条具体建议
1测算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财力负担程度,有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2加大投入,科学合理核算经费负担,由市财政、区县财政共同承担起农村幼儿教育的入托费、学杂费。可以先从贫困县、少数民族地区着手,率先解决,然后再逐步实现全覆盖。
3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农村幼儿园在规划和建设时,可按服务人口5000人左右设一所园的标准进行,形成一个乡镇建有一个中心园、下设若干个成型园的农村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偏远地区可以设立相应的办班点。
4实行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农村学前三年普及率列入政府工作业绩考核项目,并将总体规划和学前三年普及率分解到乡镇工作目标,加强检查、督促、落实。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当地教师的培训规划。当前可从小学富余教师中选择一些符合幼教任职条件的人员,通过培训取得幼师上岗合格证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其性质和待遇不变。把农村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纳入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并实行政策倾斜。
城里孩子一般3~4岁后,都会送去读幼儿园,但农村有大量的学龄前儿童却是跟着婆婆爷爷或外公外婆,在田野山坡上打转。市人大代表、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董事长严琦今年“两会”将提交《关于重庆率先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建议》,让农村幼儿年满4周岁后都能读上幼儿园,感受集体温暖,享受童年欢乐。
农村留守幼儿大多放任自流
去年,严琦作为市三届人大代表,随同市人大调研组下到“两翼”农村地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
严琦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农村幼儿因父母进城务工,大多跟着婆婆爷爷、外公外婆在田间地头打转。在巫山,她试着与几个四五岁大的孩子沟通,但这些孩子很怕陌生人,不爱说话。调研组一行询问为何不送孩子上幼儿园?得到的回复是幼儿园在镇上,有10多公里远,孩子又这么小,等大点再说。
据调研组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儿童约有300万人。严琦说,她们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幼儿很少接受学前教育。
三大原因“堵住”幼儿入园
严琦谈到,大量农村留守幼儿没能如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学前教育,主要问题有以下原因:一是农村幼儿园数量少,大都分布在场镇,而两翼农村地区大多是贫困山区,距离场镇几公里几十公里不等,年老的婆婆爷爷行动也不便,只能放弃孩子上幼儿园;其次是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幼儿教师欠缺;第三是公立幼儿园在大部分农村仍属空白,民办幼儿园数量、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并且收费高。
严琦说,一些意识好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读上幼儿园,在场镇租房陪读,但交通费、租住费等让人叫苦不迭。而且不少农村地区公共交通不完善,家长被迫让幼儿乘坐“黑车”上下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亲情和教育的双重缺席,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感受不到温暖,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并且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严琦认为,统筹城乡发展也体现在教育公平上,应率先将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缓解农村幼儿接教育的窘境。
严琦在建议中,给出了五条具体建议(见制图),比如测算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财力负担程度,有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在农村幼儿园布局上,可按服务人口5000人左右设一所园的标准进行,形成一个乡镇建有一个中心园、下设若干个成型园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偏远地区可以设立相应的办班点,方便当地幼儿入园。
相关新闻
20余名代表委员看望福利院孤残儿童:
建议为残疾儿童设保险
解决后期抚养费
商报记者杨圣泉
重庆商报讯昨日,市科协系统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开展科技慰问活动并实地调研,将对我市孤残儿童的情况形成建议或提案,提交两会。
在市科协副主席、市政协委员王勇的带领下,20余名科协系统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送上了200套文具和价值近万元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并且现场捐款7800元。代表、委员们了解到,儿童福利院里有600多名儿童,95%以上都是因为有残疾问题而被遗弃的,大多数儿童存在发育迟缓、智障、兔唇、肢体残疾等情况。
如果有一定的社会保障,能不能让这些残疾儿童不被父母所遗弃?代表、委员们在随后的讨论会上提出了关于残疾儿童的抚养保障问题。经过商议代表委员们提出,是否能设立一项残疾儿童保险,孕妇在怀孕时购买,个人负担三分之一的费用,政府承担三分之二的费用,一旦儿童出生后发现有残疾缺陷,将获得抚养补贴,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的抚养负担,让残疾儿童不因此而被父母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