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洋奶粉疯狂减量涨价 专家称或抢定价权

2012/05/16 10:22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大陆雀巢的高端奶粉最近减量又涨价,然而,这只是进口奶粉涨价的其中一例而已,进口奶粉业者将涨价指向成本上涨,但大陆专家却认为,这是进口奶粉业者在抢“定价权”。

  但,这也暴露出真正的问题在于,大陆国产乳品的品质不被信任,消费者就只得承受进口奶粉涨价的压力。

  羊城晚报报导,雀巢在收购惠氏奶粉后,随即宣布中国大陆市场的奶粉涨价,部分地方已经接到涨价通知,且涨价后的该款新产品“超级能恩”容量,也从原来900克减少到800克,涨幅近20%。

  这是去年底以来,惠氏等进口奶粉先后换包装或直接涨价、涨幅约10%后,又一波涨价,且是涨幅最高的一次。雀巢4月1日起调高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部分国内生产的奶制品价格,平均涨幅为5%,涨价理由为因应成本上升。

  不过,某些地方商家还没接到涨价通知,雀巢并未一次全国涨足,而是根据各地状况分别涨价。

  对此,雀巢中国集团事务部表示,这是3月就决定的事,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是产品涨价的唯一原因,与收购惠氏“没有任何关系”。

  不只雀巢,进口奶粉今年以来屡传涨价的消息,因而被指为“集体涨价”,美赞臣上月开始涨价,两大品牌的涨幅在12%到16%之间

  重庆商报指出,从五一开始,大部分进口奶粉都有提价。

  明治珍爱儿900克装婴儿配方奶粉原为人民币209元(约新台币978元),现为249元(约新台币1,166元);迈高原装进口金装婴儿奶粉也出现20到30元的价格波动,涨幅在10%左右。

  中新社称,这是继去年底惠氏、美素等多个洋奶粉品牌提价后,进口奶粉在3年内第4次调价,年均涨幅已达15.5%。

  乳品行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洋奶粉越涨越吃香,但国产奶粉也要走高端路线,可能就寸步难行了。”

  中新社指出,面对进口奶粉的集体疯狂涨价,消费者并没有多少替代品可选择,也显示出三聚氰胺毒奶粉暴发的4年后,消费者仍未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任,消费者也只能无奈承受涨价压力。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