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进口奶粉鱼龙混杂,国内“贴牌”奶粉冒充原地产原装进口奶粉的事件屡被曝光,引起业界重视。在明天上午中国经济网主办的“2012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
”上,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单位的资深专家将就进口奶粉监管进行座谈,重点讨论目前存在的市场监管、广告监管、消费引导、信息权益等四方面问题。
“假洋奶粉”乱象频出规范进口奶粉消费市场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内“洋奶粉”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不乏“假洋鬼子”的身影。对此,中国经济网亲子频道曾以《进口奶粉乱象观察:原产地造假与伪进口》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中对于纽瑞滋、生命阳光等“假洋品牌”的揭露文章引起巨大反响,一天之内在网上转载近50次。有网友评价:“电视广告里只吹嘘这牌子有多好,是进口奶源,根本不提是中国人自己注册的,我们消费者完全被蒙在鼓里,像这样全面反映奶粉品牌的信息多一些才好。”
正是由于消费者与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了“假洋奶粉”弄虚作假的空间。儿童消费领域资深媒体人张永财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频频曝出的“假洋奶粉”事件,不利于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也不断销蚀消费者的信任和容忍度。在他看来,增强广大消费者对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品牌的鉴别知识、规范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消费市场已迫在眉睫。
进口奶粉消费监管四大“症结”
如何提高进口奶粉消费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减少虚假不实信息对消费者的伤害?2012年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上,业界人士将从四项议题切入进行研讨。据了解,这四个问题是当前进口奶粉市场在混乱中谋求发展必须面对的“症结”。
症结一:市场监管协作缺位
“假洋奶粉”虽是一些商家为牟暴利采用不道德或违法欺骗手段,但暴露出监管体系仍存在诸多漏洞。奶粉进口要通过工商、质检、海关等一道道的关口,而实际上,由于进口奶粉监管牵扯到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实行分段监管,就会出现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
症结二:广告监管力度待加强
大多数被曝光的假洋奶粉事件中,虚假广告是消费者上当受骗的陷阱。厂商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向消费者营造“纯进口”、“洋品牌”的产品形象,隐瞒自己的本土出身。一些品牌甚至在在卖场终端促销宣传中,大量掺入夸大、不实之词,违反了广告法规、商品原产地管理规定等监管条款,对消费者形成严重误导。
案例
生命阳光牛初乳宣称“新西兰原装进口”谎言终被揭穿
一直号称“新西兰原装进口”的生命阳光牛初乳,终于在消费者、媒体的质疑声中现出原形。11月1日,工商等部门将“生命阳光100%原装进口”一说定性为商家虚假宣传。生命阳光也公开致歉,承认其在外包装上标注“原装进口”字样存在不规范>>详细
症结三:消费知识引导不足
真正的进口奶粉与“贴牌”洋奶粉区别何在,如何辨别真伪?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亟盼这方面的专业引导。百度中,“如何鉴别进口奶粉”成为网友的热搜词,每一条与之相关的信息都引起广泛讨论。
案例
网传看条形码可识别奶粉原产地
一则被无数次转载的网帖称:“通过条形码前缀可辨识奶粉原产地:45—49代表日本,940—949代表新西兰,87代表荷兰,690—694代表中国大陆……”很多妈妈信以为真,将其视作辨识奶粉原产地的法宝>>详细
案例
"原装进口奶粉"产地在国内销售员也不会鉴别
面对琳琅满目的奶粉品牌,到底应该如何辨别原装进口奶粉和进口分装奶粉呢?记者询问几位销售人员,但是他们的说法不一。一家超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可以看条形码,“中国国产的和国内分装的条形码前两位是69,其他的是国外原装进口的。”但是记者却发现一款她极力推荐的国外原装进口的雅培奶粉的条形码前两位也是69,问及原因时,她回答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了。”
症结四:权威信息渠道缺失
许多“假洋品牌”能够广受欢迎,其实就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如能建立一个权威、有公信力的信息平台,对市场上所有进口奶粉实行信息登记和专业检测,面向大众公开,使得每个品牌有案可询,不仅消费者受益,也将促进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四大倡议
中国经济网举办2012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安全消费座谈会,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品牌的认知,增长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消费知识;呼吁国家相关部门与原产地国建立检验监管协作机制,规范市场,加强对原产地原装进口品牌保护;建立更多安全渠道,让内地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原产地原装进口品牌奶粉,保护婴幼儿的健康。
1、建立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市场监管协作机制;
2、强化对奶源地原装进口奶粉品牌销售、广告监管;
3、建立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消费教育引导活动;
4、建立原产地原装进口奶粉品牌的信息渠道,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