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3月5日-11日)

2012/03/13 17:37     


  乳品行业闹三月“几吨致癌”乱舆情

  前言:行业舆情综述

  亲贝网讯 3月13日消息,似乎每年3月一到,消费者的春天就来了。各种假冒伪劣商品便无处遁形,各式的曝光掀底儿行动也大快人心。但当乳品行业遭遇到了3·15前的曝光,就犹如一团团乌云压在乳品市场的上空,整个中国乳业市场便立刻黯淡了下来。

  本周,各乳企被相继曝光的问题有:惠氏吃出蟑螂腿、多美滋赠品有虫、嘉宝召回一批次奶粉、伊利金领冠被曝质量问题、部分奶粉再提价、摇篮奶粉致婴儿肚泻……斯普咨询(iCBO)认为:行业问题的累积爆发势必会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阻力和动荡,中国乳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而本周更为火上浇油的是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的发言——3月7日,高部长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自己并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等的过度炒作,“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一言激发千层浪,老先生本想为中国牛奶说句好话,却不曾想招惹来了更大的麻烦,“监管不作为”等质疑声席卷而来。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3月5日-11日)(亲贝网配图)

  中国乳业本周信息量2万8千余条,较上周信息量略有下降。本周乳业市场较为混乱,乳制品的质量问题是本周的主要热点。在3.15到来之际,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将很可能再次成为国人和媒体所关注的话题。此外,农业部官员”吃几吨几年才致癌”的言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面对存在的问题,网友纷纷指责其推卸责任、置身事外的态度,认为这不是食品安全的正常心态;也有网友认为,这种态度将监管责任颠倒,简直是无耻狡辩。

  一、一周行业话题榜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3月5日-11日)(亲贝网配图)

  1、“吃几吨几年才致癌”:3月7日,农业部副部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对记者表示,自己并不赞成媒体对“致癌牛奶”等的过度炒作。针对去年年底有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M1超标一事,高鸿宾称,此事的传播“弄得太严重了”。“你说吃了致癌,它得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啊?”斯普咨询(iCBO)认为,媒体本就应担着“群众口舌、政府镜鉴”的责任,乳制品的质量关系着老百姓的健康和安全,媒体曝光乳产品质量问题不是为了炒作,而是给消费者一个知情的权利,一个明明白白消费的权利。乳制品出问题不应将责任推给传播信息的媒体,而应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问题再次出现。

  2、嘉宝一批次奶粉召回:3月8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引述来自嘉宝发出的警告指出,一款嘉宝(Gerber)婴幼儿配方奶粉由于气味问题需要回收和给消费者进行更换。嘉宝是雀巢在美国生产婴幼儿食品的一个品牌。嘉宝强调指出,需要回收的产品并不会构成健康和安全性风险,但对部分消费者来说产品可能会有显著杂味,也收到部分消费者指食用后出现吐奶或肠胃不适的报告。出现问题就要解决,而不是逃避。同样是质量问题,雀巢就给我们做了个榜样: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要对消费者负责。召回是财产上的损失,不召回将损失的是消费者的信任。

  二、本周主要乳品企业公关活动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3月5日-11日)(亲贝网配图)

  1、伊利《生活大爆炸》创意:在最近刚刚更新的《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17集中,伊利舒化奶成了主人公Leonard的“救星”,解决了他对一般牛奶过敏,患有“乳糖不耐症”的问题,成了该集中的亮点。资深行业人士表示,对身处激励竞争的商家而言,选择正确的媒介和恰当的方式解除、影响目标受众是达到产品营销、推广效果的基本前提。这次伊利舒化奶在美剧中的完美亮相,让世界的消费者都爱上舒化奶,加快了伊利的国际化之路。

  2、蒙牛收奶出库全靠机器人:烟台市蒙牛乳业公司“做好每一步,只为好品质”公益活动启动。蒙牛牛奶从收奶到产品出库,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指令机器人操作完成,并有监督部门的电脑每隔15秒钟就自动抽检一次。灌装好的产品再由机械手臂自动码放,整个生产过程都处于无菌密封的环境中,确保每一滴牛奶都是安全可靠的。致癌门事件后,蒙牛尤其注重产品质量的安全,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和绿色环保理念的坚持让我们相信,蒙牛一定能重新站立起来。

  3.三元中高端奶粉全面进入北京市场:2011年8月宣布彻底完成对原三鹿整合的三元股份开始全面发力,3月8日,三元股份公司将价值30万元的“爱力优”高端奶粉捐赠给北京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表示,此举标志着三元中高端奶粉今年将全面进入北京市场。从2011年开始,公司与北京各大卖场洽商进驻事宜,目前时机成熟,决定将高端奶粉爱力优和中端奶粉爱欣宝率先打入北京市场。三元液态奶一直保持着优质的产品生产,在奶粉市场上,我们也希望三元能够将优质进行到底。

  三、行业镜像:乳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何保障乳品安全?

  1、蒙牛“致癌门”事件牵出乳企弊端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液体乳产品抽查的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一批在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250ML/盒包装的纯牛奶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另一款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也被检出黄曲霉素M1不合格,较标准超标80%。

  尽管蒙牛对外表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当地奶牛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而且这批问题牛奶是并没有流向市场,已经全部销毁。

  2、乳制品再涨价,暴利引关注

  蒙牛产品安全事故频发,让中国乳企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1月1日,蒙牛、三元等国内乳业巨头在同一天集体涨价,同时,多个省份的区域性乳业品牌亦随即已抛出涨价计划或表态正在酝酿涨价。乳企涨价,企业给出的理由均为“原材料上涨”。但是,占据成本最大份额的原奶价格在年内都未有任何上涨,而食糖价格在年内已经下跌近三成。

  2月28日,国内第一份乳业企业年报出炉。伊利股份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净利润18.09亿元,同比暴增132.82%。

  然而,国内乳企何时才能让消费者再为安全问题揪心?何时才能真正让消费者喝上安全奶、放心奶?这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3、保障乳产品安全需制度约束

  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杨超的提案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他呼吁,推行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这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一条市场途径。

  杨超委员认为,建立强制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补充,不仅能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地补偿受害消费者,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对于促进提高投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强制实行了食品责任保险,虽然我国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后,一些保险公司也结合新规专门推出了食品安全责任险,然而只有极少数企业选择投保。”杨超建议,保监会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食品安全保险评级机制,根据每款产品在上一保险期内的表现,由保险监管部门予以保险评级,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评级调整其下一期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费率,顾客可以根据保险评级来挑选安全可靠的食品,企业则以保险评级为动力和约束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