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雅培奶粉频陷虫子门 企业让消费者拿出证据

2011/12/12 20:12     


  雅培奶粉频陷虫子门 企业让消费者拿出证据(亲贝网配图)

  问题缠上了奶粉,虫子缠上了雅培!

  美素奶粉要验虫子国籍;明治奶粉检出放射物质;雅培奶粉连陷“虫子门”,近日沈阳版的“虫子门”可把婴儿妈妈气恼了!

  给孩子冲奶时发现奶粉里有虫蛹

  12月8日,邓颖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本报,拿出一个奶瓶,在奶汁接近凝固的杯壁上挂着一个黑米粒般的虫子。讲起这只小虫,邓颖气得脸色发白。

  邓颖的孩子两个月大,喝的奶粉是新加坡产的雅培一段喜康宝。

  5日,邓颖给孩子冲奶,发现奶瓶里有个大黑点,“好像是米粒大小的茧蛹子,后来把奶倒出来一看,杯壁挂着的果然是个虫蛹!”

  接下来,孩子开始拉肚子,医院诊断与孩子的饮食有关。

  孩子病了,邓女士的丈夫小韩急了,找到超市理论,超市联系了雅培。

  经过几次沟通,雅培查询了奶粉批号后,态度逐渐转变,表示可以退货,从包赔两盒奶粉到包赔五盒奶粉,但拒绝一赔十。

  “按照消费者保护法,一赔十这是起码的!雅培这是不是店大欺人?更何况孩子喝了这样的奶后,有什么潜在的健康问题都说不准,雅培太让人失望了!”折腾了几回,孩子的家长情绪也开始激动了。

  雅培方面表示,如果消费者能够拿出证据证明虫子有害,并确与雅培生产流程有关,他们愿意一赔十。“言外之意就是要我们消费者自己去检测呗。”小韩对商家的态度很不满。

  消协表示,消法规定消费者发现商品有问题,理应由商家举证解释,如果不能证明商品没有问题,就应当一赔十。

  雅培赔偿5000元将调查虫子来源

  记者就此事联系了雅培沈阳办事处,一位女工作人员表示不便当面接待记者,按公司流程他们会先将此事再次上报公司总部,由专门部门解决问题。

  稍后,雅培公关部门从上海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雅培非常珍惜在孩子妈妈中的形象,将积极处理此事,并尽快给出答复。”

  昨日,雅培公司对邓颖进行了5000元理赔,并表示可以继续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

  奶粉原价280多元,5000元既包括对奶粉的赔偿也考虑到了孩子就医的费用。

  但对奶粉中出现虫子的问题,雅培坚持认为不是生产流程中出现的,因为奶粉加工时液态奶通过极细的喷口喷出后随即干燥,如果有虫子进入,那喷头必定被堵住。目前,雅培也正积极邀请中国专家调查虫子的来源。

  雅培表示,先行赔付的原因是,希望给妈妈们一个好的形象。

  食品专家:可能在仓储和运输中进虫的

  “奶粉喷雾干燥的过程,还有高温高压的过程,在喷出瞬间就干燥成粉。即便有小虫,在高温、高压、高速喷雾瞬间也会被打成粉末。因此,在奶粉加工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虫子。”国内著名食品专家、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对雅培方面的说法表示认可。

  但农绍庄表示,奶粉是高蛋白物质,在吸潮后放出气味,很容易吸引虫子,“奶粉进虫可能出现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磕碰破坏了包装的密封性,引来小虫。”

  此外,农绍庄提醒消费者,奶粉开封后不可能一次吃完,吸潮后也容易吸引小虫。所以,奶粉开封后一定要尽快食用。

  相关链接

  洋品牌奶粉质量问题频现

  近年来,洋品牌奶粉频频出现质量问题。

  记者网上查询得知,这已经不是雅培奶粉在中国第一次被曝出涉嫌质量问题。

  近日,西安一消费者在雅培奶粉中吃出一只死虫。而此前,上海、浙江、福建等地也曾曝出雅培奶粉中出现异物的消息。去年9月,雅培公司以产品可能受到甲虫污染为由,还宣布召回在美国、波多黎各和加勒比海一些国家销售的品牌婴儿奶粉。

  今年上半年,韩国每日乳业部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福尔马林。此前,美赞臣、雀巢等一线洋品牌奶粉也曾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事件。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8月,入境不合格乳品总量共计670吨,其中不合格奶粉占93.8%,婴幼儿奶粉又占到其中的一半。菌类和重金属超标是进口婴幼儿奶粉不合格的主因。

  据《北京晨报》

  专家建议

  对原产地进行评估和回顾性审查

  专家表示,洋品牌奶粉问题频出,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食品安全法》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分归于质检、工商和食药监部门管理,同时,进出口食品的监管又属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能既有交叉又有盲区,造成监管力量分散。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对出现问题的进口产品加大惩处力度,追究相关生产企业的责任,避免“一销了之、一推了之”的简单处理。

  我国应对进口食品原产地的食品安全状况实施评估,并阶段性地进行回顾性审查。

  同时,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疫情疫病、有毒有害食品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结果实施不同的检测标准。

  据《北京晨报》

  消费者在冲奶粉的瓶子中发现异物■本报记者蔡敏强摄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