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小学化存弊端 幼教陷入层层绑架怪圈

经营

2011年12月23日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大多数的家长殚精竭虑。很多家长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灌输小学的知识,认为这样才能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减轻升学压力。幼教“小学化”是科学有效、符合人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还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

  “起跑线”一再往前划,家长集体“大跃进”

  “不好玩!我不想去幼儿园!”当半月谈记者问小嘉文(化名)幼儿园好不好时,她一嘴嘟噜着。今年4岁的她,从9月份开学起,就和小学生一样过着规律的读书生活,每天早上早起,晚上很晚才能睡,玩游戏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因为每天在幼儿园要上六七节课,吃完晚饭还得做一小时作业。

  “不做作业她妈会生气,经常强迫她写,做不好作业幼儿园老师会批评。我想,她厌学是因为幼儿园给她的感受不是快乐,而是压力、甚至恐惧。”嘉文的爷爷李高说,和以前孙女儿就读的海南大学幼儿园相比,现在就读的幼儿园教的知识太多,光课本就有算术思维、科学常识、美工操作、社会情感、语文阅读、认字写字、洪恩幼儿英语等10种。

  “每天晚上看着她想看电视不能看,想玩玩具不能玩,我就特别心疼。”李高说,4岁的孙女坐不住,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其实不是孩子不乖,是年龄太小注意力无法集中。“孩子的父母不听我的劝告,认为爷爷奶奶是‘隔代疼’,只有让孩子尽早学习知识,上学后才不会落在其他孩子后面。”

  最让李高担心的是,这种幼儿教育不是个别行为,社会上普遍在这么做。原本一些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迫于生源压力,纷纷转变教学方式,增加拼音、写字、算术、英语等课程。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和嘉文父母想法相似的家长的确很多。在海口一家网站工作的“80后”妈妈陈鸿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学得早、学得多,幼儿园也都这么教。家长黄海涛说,小升初、初升高、高考,都要经历层层考核,学龄前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打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也是万般无奈。”海口市府城华海幼儿园园长陈菲菲表示,幼教小学化是社会大环境所致,幼儿园没有坚守科学人性化的学前教育方式固然难辞其咎,但很大程度上是被家长“绑架”,而家长们又被应试教育和社会竞争加剧所“绑架”。

  部分家长自发组织游戏型幼教联盟

  与以上理念截然不同的是,目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幼教小学化存在弊端,便自发组成互助式学前教育联盟,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在海口海甸岛的一个社区,20个家庭组成海之家互助式、华德福儿童协作非营利教育,共同出资租赁场地、聘请教师,亲自为孩子们设计课程,目的是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

  20名儿童年龄均在2~6岁。他们每天聚在一起玩耍,没有课本,没有语数外;不用写字,不用坐得端端正正;老师也不会用“不准”的命令语气说话。每天他们几乎都在玩泥巴、种菜、摘菜、爬树以及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中度过。有些孩子从2岁半开始,就自告奋勇、“真刀实锅”地学起了烹饪;有的喜欢种植,看着种子发芽,为青菜浇水、捉虫。

  家长也全程参与其中,亲手为孩子们做玩具,给海之家做栅栏。院子里的秋千都是爸爸们用轮胎和铁链做成的。有些家长还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特长,以“客座老师”的身份,给孩子们讲授不同主题的生活常识,比如在机场工作的讲一些飞机的趣事,在医院工作的讲些卫生常识。

  海之家创办人易昕说,这里的教育理念不是说教,不是过早地死记硬背进行知识性学习,而是让儿童亲自感受,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欣赏力。“读写算不是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海之家运行3年时间,效果逐渐显现,这里的孩子随便拿出一个道具就能讲一大堆故事,思维反应也十分活跃。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次长跑,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和潜力。”易昕介绍,根据西方素质教育著名的“华德福教育”理论,儿童7岁以前是心智没有开化的阶段,需要好好地保护,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能提高他们今后抵御各种压力的潜能。

  马馨的孩子在海之家上了3年,即将上小学。她说,不担心自己孩子跟不上教学进度,因为在经过3年快乐自由的童年教育后,孩子对未知的小学课程会产生好奇心,主动学习的潜能更大,即使暂时落后,也会“后来者居上”。

  什么是科学的幼儿教育

  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方式,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成长有规律。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狄有根讲述了一例发生在他身边的“拔苗助长”的例子。邻居有个聪明伶俐的儿子,从小父母就教给他大量的小学课本知识,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很强,进入小学后成绩遥遥领先,不学习都能考第一。

  邻居引以为傲。然而,老师教的孩子都懂,孩子便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在教室里走来走去,长期下来养成了不讲纪律、不学习、不服管的习惯,也不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最后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初中毕业就不想继续读书,原本天资聪颖的现代“仲永”早早地中断了学业。

  “现在我邻居特别后悔。”狄有根说,教育须因材施教,天赋也需要正确地挖掘,针对这种天资聪颖的孩子,提前教小学课本知识并非完全不可,但良好的品德、习惯养成更为重要,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则尤其需要保护。

  研究证明,孩子3~6岁是长身体最关键的阶段,也是感性认知能力和心灵成长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幼儿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若按照小学45分钟一节课教学,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变相体罚”。“错误的学习不如不学,幼儿阶段少学些知识不会影响他今后的知识摄取量。”狄有根说,科学的幼儿教育也并不意味着不能教读写算,而是必须采用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幼教小学化危害深远,已经成为中小学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还是我国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弱于西方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及科学幼教仍须加大投入

  狄有根认为,幼教小学化泛滥的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历年对学前教育投入太少,没能给社会提供普惠性、有质量的幼儿教育,以致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尚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

  由于投入不足,学前教育几乎完全靠市场。2010年,海南全省共有1005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园就有912所。民办园为了生存,不得不严格控制成本,幼师人数、活动场地面积等方面难以达标。“这种办园条件,决定了他们只能给孩子灌输小学的课本知识,将孩子束缚在课堂上。这样,不但能减轻管理的难度,也能让家长看到教学成果。”狄有根痛心地说,政府应从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幼儿教育人才的培养、幼师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加强投入。

  易昕则认为,家长须主动学习科学幼教知识。“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英语、会计等各种技能培训班,高质量的指导父母育儿的培训班却稀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是当前最急需进行的工作。”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