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市场监管空白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成瓶颈

经营

2011年12月14日

  “现在早教机构太多了,所以我就选了一家大型连锁的,一节课88元,一周两节课,为教育投资还是必要的。”李迪女士说,儿子刚满13个月,周围同龄的孩子都上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惜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学费,让小婴儿们“走”进课堂。有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中国将是一个全民早教的时代,早期教育俨然已经成为都市中很多年轻父母的刚性需求,这也使得越来越多有营销头脑的商家将眼光投向了这块芬芳诱人的“大蛋糕”。由此,作为近些年来一个初露锋芒的新兴行业,早教市场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

  早教市场——“雾里看花”无所适从

  “这家说左脑开发,那家说右脑开发,还有全脑开发,到底要开发哪个啊?”

  王先生的孩子8个多月了,在试听了几家早教机构后,王先生更加郁闷。“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混乱无序,老师普通话不标准,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机构,上来上去都是一样的课程,没有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而变化。稍微靠谱一些的机构,价格又承受不起。”

  像王先生这样心急如焚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望子成龙的心态和庞大的人口基数,成就了早教市场的一片红火。

  “正规的早教机构,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问题是很多父母不会教,也没有时间教,爷爷奶奶大多缺乏早教知识,我们建议这样的家庭,应该把孩子送去正规的早教机构,家长也可以顺带接受育儿教育。”福州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兰贯虹告诉笔者。

  然而,她也不无遗憾地表示,目前早教市场不甚规范,体系尚未完备。一部分早教机构并不专业,教材七拼八凑,其中甚至包括某些知名早教机构。

  调查发现,早教市场确实存在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甚至可说是“乱象丛生”。

  几乎所有的早教机构都声称“科学育婴”,“招牌”却各不相同。例如,“金宝贝”强调“在生活中体验”,“美吉姆”注重“体智能早教”,“德慧泉”主张开发情商,还有些机构宣称贯彻“蒙台梭利”理论,科学育婴,全面发展。“每个看上去都不错”,也难怪家长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在选择时也只能跟着感觉走。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已成“瓶颈”

  除了教育理念五花八门外,各家早教机构教师的入职门槛也是有高有低。早教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早教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从一些早教中心的招聘启事里不难看出,成为早教老师几乎不需要具备什么资格,只要“擅长音乐、绘画、舞蹈,具有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即可,顶多加上“熟悉婴幼儿早期教育”之类的模糊要求,对于早教入职的门槛有高有低,参差不齐。

  一家大型早教机构的负责人坦言,这种现象几乎在全国都存在,师资力量对比悬殊,学历上,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都有;专业上,有的并不是幼师毕业,只要能唱会跳能和孩子玩就行。

  缺乏标准——早教监管尚是空白

  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还没有针对0-3岁婴幼儿阶段早期教育设立定向培养师资的学科专业,即使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教育也是针对3~6岁。

  某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从行业监管上来说,目前,由教育部门监管的学前教育仅限于3至6岁儿童,而对于0至3岁婴幼儿教育还没有具体的评估标准和管理规定。同时,这些遍布的早教机构软硬件是否达标、教学方法是否规范、师资队伍是否强硬、教材是否符合相关规范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专业衡量标准。

  笔者在网上发现了一则加盟广告,“据最新人口数据普查,我国0-9岁的幼儿人口达2.6亿左右,这其中城镇级以上的幼儿有9700万之多。某大型育儿网在关于婴幼儿市场消费调查报告中显示,幼儿教育开销平均占家庭总支出的30%,幼儿早教加盟产业每年的利润远远超过3000亿!”

  正是这块诱人的“蛋糕”,导致早教机构遍地开花。

  然而,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目前很多城市的早教市场上,通过教育部门的审批、拥有早期教育资质的民办早教机构为数不多。而大多早教机构只通过了工商部门的审批,在教育资质方面并不符合要求。

  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称,这些早教机构大多由咨询公司、家政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主办,无需地方教育部门审批,其所需手续和开一家普通公司相差无几。

  然而,他们的收费、课程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都是自己说了算,完全按照商业化模式运作。教育部门无法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监督,工商部门只能监管其经营活动,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也无从知晓。

  兰贯虹提醒家长们,每个从事早教的老师应该起码具备三个证书,一是学前教育的毕业证,二是育婴师证书,三是教师资格证。而在市场上的民办早教机构,很少有老师能拥有这样的资质。他们仅仅聘请幼儿教师,经过短期培训即上岗“开工”,素质良莠不齐。

  在我国,关于早教的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建立,由于政府监管不力,早教市场的机构不正规、教材不科学、课程不合理、人员不专业的乱象还将持续。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钱志亮说,教学龄前的孩子读小学课本,希望孩子在应试教育中赢在起跑线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误区。钱志亮认为,早期教育的作用就是把一个人应有的潜能最充分最恰当地开发出来,使孩子眼手聪,耳口明,身体灵,通人情,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关链接

  发达国家如何实施早教?

  美国教育部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幼儿教育是从生命第一天开始。创办“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以1981年密苏里州教育部创办的“父母作为老师”的项目最为著名,目前该组织已将它们的项目推广至全美47个州,培训了8000名“父母辅导者”。

  在美国,老师认为教给孩子学习能力比教会他做几道算术题更重要。他们不会将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知识技能硬灌输给孩子,而是崇尚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在各种益智、团队游戏中学会体验和探索的本领,更主动更交互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日本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