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将于6月1日起陆续实施,新国标与国际接轨,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标准体系。近日部分洋品牌奶粉以更换包装为由纷纷涨价,本报记者从国内多家企业获悉,尽管新国标使企业在生产工艺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但不会因此造成乳制品的价格波动。 新国标与国际接轨 4月22日,卫生部公布了《生乳》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标准包括15项乳品产品标准、2项生产规范、49项检验方法标准。新国标中不再设置三聚氰胺相关检测规定。一名全程参与该标准制定的专家向记者介绍,本次新规与旧规有两大重要区别。一是与国际接轨,将原先以重量计营养素含量改为以能量计;二则是将对婴儿配方粉的标准扩大到对婴儿配方食品的标准,增加了液态奶的部分。 新国标中营养素含量计量变化等新规将对企业产品生产造成哪些影响? “新国标的出台整体提高了国内乳制品生产质量系统,对奶源管理提出了硬性要求。”乳业专家王定棉指出,新标准无形中增加准入门槛。“企业确实面临更换包装这一情况,但是相关新标最早也要在12月才实行,这段时间里企业将尽可能消化旧的包材。”光明乳业[8.34 0.00%]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对记者表示。“我们有一名专家参与了标准的制定,企业的质量标准已远高于行业标准,所以这方面调整不大。”伊利集团一相关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 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如果不能及时消化旧品,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不排除向有关部门提出延期申请。 部分厂家借换装涨价 但记者调查发现,终端超市、购物网站部分奶粉价格则确有上涨,部分国外奶粉如惠氏等借换包装、配方升级涨价。记者在家乐福、物美等超市看到,婴幼儿奶粉的促销力度较三四月份明显减少。有消息称,继惠氏、美赞臣等国外婴儿奶粉涨价之后,此前一直否认涨价的伊利、雅士利,也要从6月起开始涨价。据悉,此次这几大品牌的涨幅在10%左右。记者随后采访蒙牛、伊利、三元等国内乳品企业,得到的回复是企业将会在过渡期内尽量消化旧包装,导致增加的成本也会内部消化,目前还没有涨价的计划。 “多数企业的营养素含量都会要调整修改,也会带来包装上的变化,但卫生部根据标准修改情况,过渡期设置比较合理,对大公司不会造成过多的成本压力,另外原材料上涨也不是直接导致涨价的理由,消费者也不要对添加特别元素的奶粉迷信。”王丁棉表示。 据卫生部相关人士介绍,婴幼儿食品安全标准明年4月起实施,针对婴儿配方食品的安全国家标准明确,标签上不能有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不能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 另外,新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昨日生效,婴儿奶粉须标注营养成分。食品标识除了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外,还需标注联系方式,不符合新规将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