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生育补贴还没到手,奶粉纸尿裤价格已应声而涨?

2025/08/05 15:56      母婴行业观察


  7月底,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出台,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为全国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

  一时间,用户端“叫好声一片”,按理说,产业端也该“喜迎新红利”。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短短几天,补贴尚未到账,母婴消费市场已暗戳戳地掀起一波涨价潮。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有关奶粉、纸尿裤等一类母婴刚需产品价格上涨的吐槽帖子满屏可见,不少家长自发分享购物经历,用前后的价格对比进一步印证被背刺的无奈与愤怒。

  面对消费者对母婴产品涨价的质疑,相关企业给出了官方解释,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包装与运输成本攀升、产品配方升级优化、平台促销活动不同等导致产品价格略有差异。

  细究这些看似合理的解释,背后实则暗藏诸多值得推敲的矛盾点,其中,最让用户难以接受的是,企业调价的时机恰恰选在了生育补贴政策公布后的窗口期,更耐人寻味的是,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调价幅度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几乎整齐划一的涨幅设定也实属罕见。

  诚然,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涨价风波中,市场反应并非铁板一块,一来,收割红利者仍是一小部分,二来,消费者群体中虽有声讨维权派,但更多的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围观群众,但归根结底,若这一苗头得不到及时遏制,恐将引发一连串的破窗效应。

  一方面,生育信心受挫,使本就低迷的生育意愿不升反降。生育补贴本质上就是希望能通过直接的经济支持降低年轻人的生育成本,但当下“补贴未到账、支出却上涨”的巨大落差将进一步打击年轻家庭的生育积极性。

  另一方面,用户忠诚度坍塌,引发消费者对母婴企业逐利至上的集体质疑。在生育补贴出台后这个重要关口,品牌厂家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涨价行为,都极易被用户解读为“趁火打劫”,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他们“被收割”的负面情绪。

  可以说,此次的涨价风波就像一面多棱镜,表面上看是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浮动的争议与不满,实则暴露的是母婴产业在转型阵痛期的多重深层矛盾——发钱催生能不能拯救出生率?生育补贴落地与母婴产业红利之间是否存在天然的等号?等等,这些悬而未决的疑问,本质上都在指向同一个命题,如何真正实现政策落地、消费者收益、上中下游企业盈利的多方共赢。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