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牟頔说,米未对导演组的要求只有一个:不重复自己,其余的就发挥导演团队的自我智慧。以《奇葩说》为例,每一季不管是导师阵容还是赛制变化,是辩题选取还是现场的舞美灯光,所有的想法基本上都是打碎重来。米未所谓的约束就是不要跨出边界,比如不要有审查上的风险,尺度判断上不要出格。
而新节目《拜拜啦肉肉》的诞生,源于公司的小社团在群里讨论健身打卡。《饭局的诱惑》做狼人杀是因为公司一半以上的人都会玩这款桌游。
所以,这是一个不预设内容开发的团队。
创意对内容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内容产业同时也是“一门生意”。那么怎样检验一项创意会被市场所接受呢?米未的自信来源于导演组与观众在年龄层、社会阶层和社会属性上的基本重叠。“如果内容是全体导演喜欢的,那么它同时被观众喜欢的可能性也比较大。”简单来说,节目在愉悦观众之前得先愉悦自己。
当谈及团队对新一季《奇葩说》的预期时,牟頔表示米未“不太在内容上给导演组设定目标”。这也与米未年轻化的团队构成不无关系,公司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出生于八八年到九六年的朋友,他们身上没有那么强的符号感,也更加自我和随性。如果说预期也“只是商业预期”,目前市场给出的反馈比较正向。据了解,《奇葩说》第四季的冠名金额达到1.8亿,这一数字刷新了网络综艺的广告招商纪录。
所以,这也是一个不预设内容预期的团队。
不少媒体在复盘米未2016年下半年打造的新节目IP时,都提到《奇葩说》和马东这两个既定品牌与米未内容的深度捆绑可能是其发掘新产品时遇到的最大障碍。米未往后的每一个节目都不免被拿来与获得极大成功的《奇葩说》作比较,节目过于依赖马东也使团队面临如何保持持续生产力的追问。
马东主持奇葩说
牟頔对于这一点并不担心,她坦言,团队不曾考虑“去马东化”。“做平台的公司可能会考虑去中心化,而做内容的话,我们希望把这个元素用好,用新的方式给它新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我们会控制马东在其他所有综艺里的曝光,以防止个人品牌的过度输出给自有品牌造成影响。”
衍生:
一门围绕说话的生意到底能做多大?
除了内容,米未还有很多衍生品比如电商、付费音频产品、艺人经纪等。这些产品形态不同,突破了内容附属品的限度,唯一的标准是“有趣”,延续了米未不变的价值内核。
牟頔说,利用产品打造品牌的核心在于腔调和气质的一致。只有用户认同米未的品牌,认为这些产品是有趣的,用户才愿意为它买单。
喜欢米未传媒综艺的观众对米未小卖部的“粑粑瓜子”一定不陌生。策划“粑粑瓜子”时,米未考虑更多的是用什么方式去解构它,让它的外在看起来非常的先锋有趣,但内在品质不会因为外在的噱头而降低。
米未电商的目的在于趣味而非平台,因此不管卖什么,只要符合公司“有趣”的定位,产品创意就能自由生长。
踩在内容创业和知识付费的风口上,米未传媒旗下新品牌“米果文化”推出了在线付费音频产品“好好说话”,该课程由马东和奇葩天团领衔,将话术分为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几个部分,“每天8分钟,教你把话说得漂亮得体”。课程考虑了现代人沟通的需要,输出的价值观又能被受众接受,目前在喜马拉雅上付费用户已经超过14.5万。
艺人经纪是内容衍生的另一分支。米未成立了专注艺人经纪的“爱米未”,这也是米未传媒上下游衍生内容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公司已经签约了走红于《奇葩说》的马薇薇、肖骁、范湉湉等艺人。对于签约艺人,牟頔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不设限”让米未艺人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并且“爱米未”公司着力打造的是“中段艺人”,即介于素人和明星之间的人。目前这些艺人在《饭局的诱惑》等新节目中也是主力成员。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