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圣元奶粉致女婴早熟?媒体及观察人士观点

2010/08/09 14:47     


  激素奶粉疑云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转自浙江在线)

  日前,“武汉三名女婴性早熟”的病例经《健康时报》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关注。记者了解到,武汉三名女婴家长称自己的孩子食用圣元奶粉,因此她们怀疑是圣元奶粉惹的祸。对此,相关机构出言谨慎,湖北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已着手了解女婴性早熟的病例情况。

  有了三聚氰胺的惨痛教训,奶粉问题是如此牵动国人脆弱的神经。由于三名出现性早熟症状的女婴,食用的都是圣元奶粉,人们很自然地在脑海中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激素奶粉”?产品遭遇信任危机,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在官网上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一边是消费者的质疑,一边是生产商的辩解,经过媒体的汇总放大后,对阵于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当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女婴家长的怀疑只是一种感情的判断;由于身份位置的特殊性,圣元公司的辩解也不足以自证清白。究竟是圣元奶粉存在问题,还是性早熟背后另有原因,人们在期待“第三方”——相关部门给出权威结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应是这出大戏中的重要角色,却姗姗来迟,甚至登场时还“犹抱琵琶半遮面”。面对女婴家长的送检申请,相关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以“无法进行激素检测”闻言谢绝,并把“皮球”踢给药检部门或卫生部门,而后者干脆直言“尚未开展食品检测业务,且不受理个人申请”;面对媒体的调查采访,湖北省卫生厅的处长建议记者“不要插手”,省质监局的办公室人员强调“圣元是青岛的,应该去找青岛的管理部门。”

  也许,正如相关当事人所言“婴儿性早熟的原因是复杂的”,相关职能部门才会显得如此谨慎。但是,一味地瞻前顾后而不作为,试问,政府部门职责何在?公众健康利益何在?群众利益无小事,“激素奶粉”事件调查更是关系重大,刻不容缓。如果最终查明是奶粉制品出现问题,能够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争取把危害降到最低,避免更多的婴儿受到伤害。倘若发现只是“虚惊一场”,奶粉无关性早熟,则可早日还生产企业一个公道,维护奶粉国民品牌的良好形象。因此,无论出于公众健康考虑,还是为企业发展着想,政府都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客观公正地开展调查,给广大群众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交代。

  事实上,圣元事件好似一块试金石,检验出当前奶粉检测和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显然,尽管有了三鹿奶粉的前车之鉴,我们依然没有筑起乳制品监管的铜墙铁壁。一方面,卫生、食品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职责尚未厘清,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相互推诿,互相扯皮。同时,检测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不能排除有养殖者使用激素以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可能,激素检测必须早日纳入其中。在期待答案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起事件暴露出的监管漏洞引起重视,尽快予以弥补。

[pagebreak]

  “不在检测项目中”?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转自和讯网,作者韩啸)

  奶粉行业真是一个非常让人揪心的行业,三鹿奶粉问题余悸未消,圣元又被质疑添加了激素,笔者早就指出,中国很多问题,不只是商业问题,如果单纯的从商业事件的角度来解释或解决也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因为他们暴露出的是整个社会的治理缺陷。

  企业所在的行业,有一家企业由于不道德竞争获得了巨大收益的时候,这种不道德竞争如果得不到相应的制止,那么全行业的大部分企业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加入到这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当中,大家在道德败坏的道路上开始赛跑,最好以一场社会灾难收场,去年的全行业毒奶粉事件就属于这种情况。

  确切的说,乳品行业绝非什么高科技行业,但我们又不否认乳品行业是中国最擅长利用高科技概念进行包装的行业。厂家不断的通过电视广告向我们宣示,自己的产品不是纯牛奶而是添加了各种各样的成分,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成分到底是不是真的对人类有益,是否是已经经过广泛试验后的成熟研究成果。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这样一个悖论,那就是如果使用的是科学界已经认可的成熟研究成果,那产品营销将失去差异性,而如果使用的是未经验证的最新成果,那安全性则得不到保障。而事情最重要的问题还不在于厂家玩弄各种花样的产品创新,而在于如何保障这些创新的无害性。

  据报道,事件发生后东方早报的记者曾分别致电获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两大国家级乳制品质量检验中心——位于哈尔滨的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位于呼和浩特的国家乳制品及肉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家机构均表示,“我们只能检查奶粉国家标准里面规定的项目,激素并不在其中。好一个“不在检测项目中”!也许很多罪恶就隐藏在这些“不在检测项目中”的项目里。记得当年三聚氰胺也不在检测项目中。这次又是国家标准中没有这样的检测项目,政府治理的滞后性再次暴露无疑。

  而这样的问题又何曾止于乳品行业呢!随着小政府理念的推行,政府的职能从很多领域退了出来,笔者认为小政府主义不等于无政府主义,政府不能与社会太脱钩,政府在退出其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必须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如果政府放弃了进行社会管理的功能,而社会自治又跟不上,那么就会演变成社会失控,进一步可能演变成社会灾难。

  现在必须解决政府与社会脱节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政府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这些商业灾难才可以避免,具体到乳品行业,那就是我们不想再次听到“不在检测项目之中”这样让人失望的回答。无疑这里面行业协会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

  行业协会本身就有一定的公共职能,因为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存在着不专业的情况,社会上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政府对这些问题又不可能了如指掌,而行业组织经常与企业进行接触,对行业情况相当了解,可以最先了解到各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先了解到各个行业出现的问题,但政府就不一定知道。其次,很多时候政府不方便出面干预,因为政府不宜过度的介入社会领域,因为商业行为在没有发展到危害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不方便出面干预,如果有行业协会有所作为的话,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公权力,行业协会协助政府做好行业监管,对于避免行业管理失控给社会带来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pagebreak]

  圣元奶粉“激素不查”是制度性监管缺失

  (转自华龙网,作者彭冬明)

  武汉三名女婴因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身体出现性早熟特征,家长曾想把奶粉送检,却遭遇“检测无门”,一些质量监督检测机构都婉言拒绝了家长们的个人申请,而权威部门关于奶粉的检测指标中也没有激素这一项。

  身体出现性早熟特征的三名武汉女婴,不约而同地一直食用同一品牌奶粉,按医生嘱托,停用该品牌奶粉之后,女婴阴道炎的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种种 “巧合”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是奶粉出现了问题。虽然圣元公司言辞凿凿地声明其产品未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片面之词,难以服众。到底该品牌的奶粉是不是含有激素而导致婴儿性早熟,有待第三方权威部门检测。

  企业作为盈利性经济组织,获取利润是其主要目标和生存根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不能为图自身的眼前利益就不顾社会利益。但是总有部分企业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危,生产劣质有毒有害的食品投入市场牟取利润。企业这种无序的竞争行为必须受到国家公权部门的监管。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对企业不再是直接地管理,转而成为“把关人”,对企业行为和产品质量进行监管。对乳制品质量监管“政府缺位”,造成毒奶粉毒害无辜婴儿惨剧接二连三地发生,已造成了惨痛的教训。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了很多食品安全监察的弊端,痛定思痛,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检查有严格的规定,全加强了检查力度。

  武汉出现疑似因奶粉导致幼婴性早熟,面对患者家长的质疑,相关部门本该为自己的监管不力而诚惶诚恐,理应迅速组织人员对疑似问题奶粉进行检测,以证虚实,从而避免更多幼婴受害。相关部门非但不如此,面对家长的检测请求,竟玩起了“踢皮球”,造成了“检测无门”悲剧。

  面对“监管缺位”的质疑,质监和工商部门都声称,检查奶粉的国家标准不包括激素一项。在农产品和食品中添加激素提高产量和产品成色屡见不鲜,由此造成的惨痛教训也为数不少。是奶粉中不可能添加激素还是“科学证明”奶粉中的激素无害,从而使得激素检测一项没有列入国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幼婴疑似因奶粉造成性早熟的惨剧已接二连三的发生。

  有执行标准而没有做好产品质量检测,那是工作中的“监管缺位”、“监管失职”。不属于检测标注内的物质却危害了人身安全,那就是制度性的“监管缺位”。是否是奶粉中的激素造成了婴儿性早熟有待权威部门检测。“激素检测”在奶粉检测国标里的缺位,确实是一大法律漏洞,奶农以激素提高产奶量是绝对有可能的。我们祈祷不是奶粉中的激素造成此次幼婴性早熟,否则我们就罪孽更加深重。孩子不是食品安全的试验品!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