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绳带也会惹出大麻烦!日前,泉州一服装企业出口到塞浦路斯的一批女童针织套装,因腰部拉绳长度不符合欧盟童装安全标准被通报,货值7922美元。据悉,去年我市共有9批货物被国外通报,除3批男士内衣外,其余均为儿童服装,童装频频被通报的主因是帽绳和腰绳长度超标、小部件易脱落等。
30万美元童装被退
去年底,石狮一童装企业出口一批货值数万美元的童装被欧盟通报退回。谈及此事,该企业负责人王先生颇为头疼,被退回的该批童装在国外清关时,被海关抽查到不符合欧盟标准,被直接拒绝通关进口,“价值数万美元的货物至今仍堆放在仓库里,还有部分尾款未收回,由于是按客户来样生产,货物被退的主要责任在客户身上,但客户要求按欧洲标准对货物修改后重新发货且拒绝承担修改产品的费用,至今如何解决仍未能与客户达成共识。”
去年我市有6批童装被欧盟和美国通报并退回,货值约为30万美元。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儿童服装在2009年被列入法检目录,在进出口时需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检验。据调查显示,我市出口的儿童服装中,绝大多数都是按国外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生产加工,由于国外客户提供样品存在设计缺陷而导致我市出口儿童产品不合格的情况屡见不鲜。
欧美成通报频发地
据介绍,目前我市童装出口市场集中在欧盟和美国,近年来,欧美对进口童装制定了日趋严格的安全标准,而高标准直接导致欧盟和美国成为我市童装被通报的集中地。据统计,仅去年前三季度我国服装类产品被欧盟通报153起,同比增长6.29倍,其中大部分涉及儿童服装产品。被通报、退回原因大部分是儿童服装的腰部抽绳长度超标,绳带、小零部件设计不合理等。
业内人士介绍,欧盟EN14682-2007标准对童装上绳带、小零部件甚至包装均有严格要求。欧盟指令2005/84/EC以及美国CPSIA(消费品安全改进法)对儿童用品中邻苯二甲酸盐均有严格要求,这直接影响我国较多采用印花等工艺及附带配饰件童装产品的出口。2009年8月,CPSIA关于儿童用品涂层中总铅含量的规定,对童装产品中纽扣等辅料的监管又进一步加大。
定期搜集国外标准
不仅是单纯的质量安全及技术问题,童装生产企业信息不畅是导致童装屡被通报的深层次原因。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相对梭织服装而言,针织服装由于其面料的特殊性而较多地被应用于童装生产,由于款式相对简单,其成品中印花及绳带、亮片等小配件较为常见,其出口风险也更大。所以针织童装生产企业更要加强搜集和学习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资料,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对自主设计出口的产品要反复审查,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一直以来我们均是按照输入国的强制标准进行生产。”泉州一大型童装出口企业负责人陈副总告诉记者,设计研发部门每月会定期收集国外新制定的行业标准并深入研究。国外客户寄送的样品如存在设计缺陷或客户指定的面料不符合所在国相关标准,设计部门发现问题后会反馈给国外客户,对样品进行修改或对面辅料重新选择。做好国外童装标准信息收集,并由专业的设计研发人员把关,童装设计不符合输入国标准的情况就可避免。此外,在采购原辅料时,所有供应商都必须提供原辅材料的合格保证书,进厂前原辅料也必须抽样检测,合格后才可投产,对原辅料的严格把控,也可使出口风险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