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澳洲百年乳企维爱佳遭禁 国产奶粉能否翻身

观察

2016年12月01日

  八年,抗战都打完了。但国产奶粉依然没有在本土市场上挽回局面。

  澳大利亚几家乳品企业发生质量问题被暂停在华注册,“洋奶粉”的质量问题引发关注。但这会是国产奶粉的机会吗?

  洋奶粉也靠不住?澳大利亚百年乳企遭禁

  2016年11月23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官网更新了境外乳制品企业在华注册名单,澳大利亚的乳企维爱佳乳业(VIPLUS DAIRY PTY LTD)婴儿配方奶粉从11月4日被暂时停掉的在华注册资格依旧没有恢复。

Img474597451

  国家质检总局信息显示:维爱佳乳业生产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在今年1-5月的检测中,检出两批次不合格产品共计3.8吨,原因均为标签不合格。

  这并不是澳洲奶粉首次被发现标签不合格。2014年质检总局就曾发现澳大利亚“OZ MILKO”(中文译名为澳妙可)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篡改产品保质期行为。如有的中文标签标注的保质期为2014年5月,而罐底喷印保质期为2015年10月。

  另一家澳大利亚乳企坎珀乳业(CAMPERDOWN DAIRYCOMPANY PTY LTD)的注册备注是比维爱佳乳业更显严厉的红色标识。

  坎珀乳业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被质检总局所证实。8月26日质检总局公布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在多批次澳大利亚进口巴氏杀菌乳产品中发现不合格,坎珀 输华产品多次检出大肠菌群超标。

  三氯氰胺重伤国产奶粉 洋奶粉攻占国内市场

  拥有庞大新生儿数量的中国一直是各国奶企的必争市场。脱脂奶粉是婴儿配方奶粉的核心原料。

  在2000年以前,脱脂奶粉是国产的“地盘”,进口脱脂奶粉只占中国总消耗量的一小部分。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进口脱脂奶粉仅2.2万吨,中国总消费量为8万吨,进口占比仅为27.5%。到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40.82%,国产脱脂奶粉仍然唱主角。

Img474597452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催生了进口奶粉的进口速度,此后进口脱脂奶粉年均增长1.94万吨,截至2016年7月22日,进口脱脂奶粉达21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已达84%。

  液体奶由于保质期短,对保存条件要求高,一度被视为国产奶企的最后“阵地”。而这块阵地也出现了松动。美国农业部数据:2016年1-7个月,中国液体奶消耗量约4007.5万吨。其中国内产量为3945万吨,增长1.02%。进口65万吨,增长41.3%。尽管国产依旧占据着98.6%的份额,但进口液态奶已经在一线城市“攻城略地”。

  近两年国内液态奶乳制品产能过剩,企业处于去库存的阶段。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一些奶业主产省开始限收,限收量约占生鲜乳生产总量的10%。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因为销售困难而鲜奶喷粉,近期喷粉数量约占总产量的5%。奶农只能忍痛将过剩的原奶倒掉。

  高端市场失陷 挽回信任依然艰难

  除了奶粉进口数量攀升之外,进口奶粉更是在高端市场上占有优势,保持着对国产奶粉的价差,并且价格逐步提升。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6月,国外品牌婴儿奶粉为174.7元/公斤,2016年11月份则为215.34元/公斤,增长约23%。国产奶粉在2008年以后与国外品牌每公斤一直有着50元左右的价差,双方在过去7年划出两条平行线。截至今年11月18日,国外品牌婴奶粉约215.34元/公斤,国产品牌为166.47元/公斤。

Img474597454

  国产奶粉质量真的很差吗?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乳制品的质量水平其实已经有了提升。在中国奶业协会召开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发布会上,当场提问最多的问题还是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会上透露: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在我们国家的所有食品里面,奶制品的合格率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同时我国乳制品内的质量安全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但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并不容易。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8年,差不多相当于一场抗战的时间。但国产奶粉却依然没有在本土市场占有率上实现真正的翻身。

+1

来源:面包财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