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山西出台《家庭母婴护理服务规范》

观察

2015年02月11日

64171412763854.jpg

现在,家庭母婴护理人员,也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月嫂”走进市民家庭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她们没证没学历,又不懂专业护理,从而与高薪聘请她们、希望她们多干活的雇主不时产生矛盾。

1月28日,我省《家庭母婴护理服务规范》(简称“《规范》”)适时推出,规范了月嫂的服务内容,为消费者选择月嫂提供了参考。

关于证书:要有身份证健康证培训证

李爱娥,52岁,从业经验丰富,保姆干了6年,月嫂干了8年。就是这样一个吃香的月嫂,却没有经过任何培训。

“看个孩子,伺候个月子,要啥证书。”李爱娥说自己没时间去学习一个不影响“前途”的小本本,“我们这行要的就是‘口碑’。”“能干”“勤快”“有经验”……这样的宣传语让李爱娥从上一家转到下一家。对此,李爱娥乐此不疲。几年内,她的月薪从3200元涨到6888元。

山西省商务厅1月28日出台的《规范》让李爱娥遇到新问题,“现在已经有人问我要证书了,不像原来只要身份证”。

2月1日,李爱娥所属的“贝贝月嫂”中心经理吴燕告诉生活晨报记者,“去年开始,提出要看健康证的顾客越来越多。口碑好没有健康证的月嫂,雇主愿意承担体检费用,让月嫂办证后才会请回家。此外,想看培训证的客人也不在少数。有证件的月嫂才有竞争力。”

2月2日10时,山西省家政服务协会副秘书长赵宝荣递给记者一份详细的《规范》。在服务人员方面,《规范》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健康证明和培训证明。赵宝荣表示,培训证明包括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协会培训、企业培训4大类。这些均可作为月嫂的就业凭证,具体由企业自行把握,不做强制要求,消费者可做参考。

曾在月子里雇月嫂的市民魏洁表示,月嫂要照顾孩子,必须有健康证。此外,培训证说明了月嫂的技能,让大家有所辨识。

关于技能:能发现疾病会按摩会消毒

从月嫂方面看,证件不只证明她的身份,更能证实她的能力。“月嫂做的不单单是保姆的工作,她还是半个护士、半个医生、半个催乳师、半个营养师。”吴燕谈到这里叹了一口气,“这真的需要培训、实践。”

2014年12月10日,喜得大胖儿子的车晓雷高价请了月嫂照顾妻子。没想到此后的一个月内,他家先后换了3个月嫂。

“月嫂在照顾孩子方面应该是专业的,可是这3个月嫂成了做饭、洗衣服、带孩子的保姆。”车晓雷承认3个月嫂都很辛苦,但欠缺护理知识,“不会给奶瓶消毒,不懂辅助催奶,甚至都不认识湿疹”。

《规范》在服务人员技能方面说得极为细致。“服务人员要指导帮助产妇母乳喂养,能熟练掌握调制配方奶粉,进行喂养,能指导产妇正确喂奶姿势,能及时清洗、消毒奶瓶、奶具等。”

《规范》还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会观察新生儿黄疸,进行正确处理;能及时发现新生儿常见腹泻、发热等症状,告知家人或提醒就医。在照料产妇方面,服务人员要会清洁乳头,掌握乳房按摩技术,缓解乳房胀痛,观察恶露,帮助会阴护理等。

“有了这个《规范》,我们也好要求月嫂怎么做。”车晓雷说,“月嫂的月薪很高,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我们有理由减薪或辞退,月嫂也不会觉得委屈,从而避免矛盾产生。”

关于工作范围:应只负责照料孩子和产妇

2月2日15时,太原“月月家好”月嫂培训中心的月嫂李巧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困惑。“那是来太原打拼的小两口,老人离得远,雇我去伺候。”李巧妹觉得那是当月嫂最累的一次,“按照往常,我就是照顾孩子和产妇,我的饭也需要雇主去做,可是这次不仅我得自己做饭,还得给男主人做饭。”

男主人早出晚归,家里全是李巧妹照顾,晚上下班回来,刚刚把孩子哄睡的李巧妹被吆喝起来做饭,“人家说那么多钱雇我回来,多一个大人的饭又不费劲”。

半个月后,李巧妹实在坚持不下去决定请辞,男主人表示要扣除她2/3的月薪,“太亏人了”。“月月家好”月嫂培训中心经理王艺巍坦言,很多月嫂都碰到过李巧妹这样的困惑,“很多家庭都觉得每月七八千元雇一个月嫂回家就是看孩子做饭,也包括给一家子做饭,这是理所应当的。”其实做一个称职的月嫂非常辛苦,月子里照顾产妇,给孩子洗涮、喂奶、洗衣服、洗尿布、起夜哄孩子,确实不能再担负其他工作。

对此,赵宝荣坦言,《规范》中没有涉及的类别,服务人员可以直接拒绝,“孩子和产妇之外的所有人都不在服务范围内,月嫂们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规范》:内容范围大 培训应加强

另一方面,《规范》也只是具有指导作用,在某些方面无法划分标准,比如证书、等级、月薪、效果。

拿证书来说,哪一个机构的培训证算数,没有标准;拿等级来说,怎么制定月嫂级别也没有标准;拿月薪来说,多少钱才够月嫂级别,没有要求;拿效果来说,怎么按摩、怎么消毒、观察到什么程度才叫合格?

王艺巍说,《规范》出台后政府应该加强对月嫂的培训数量和质量,“现在任何机构都可以培训月嫂,很不正规。评级方面也是企业自己评选,没有横向对比,客人很难辨别。培训不加强,证书就成了摆设。”

赵宝荣坦言,这份《规范》耗时两年,“当时定得特别详细,后来发现太详细导致服务人员无法工作,所以只规定了最基础的”。

“每个企业针对自己的家政人员可以再制定详细的规定。”赵宝荣认为,“《规范》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服务人员和雇主的矛盾,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企业自己去制定规范。”晨报记者 贾丽娜



+1

来源:生活晨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