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教育言行不一被投诉 选辅导机构小心虚假宣传

经营

2010年08月03日

  “在职教学能手、特级教师任教”、“一个机构辅导一个学生”……暑假旺季,为了招揽生源,广州各种辅导机构的宣传铺天盖地。但记者调查发现,个别辅导机构不仅夸大师资力量、培训效果,还给出虚假承诺。对此,法律界人士提醒学生、家长:一定要将辅导机构的口头承诺写进合同,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调查

  开空头支票不兑现承诺

  近日家长们对部分培训机构的宣传口号提出了质疑。

  例如,龙文教育号称“一个机构辅导一个学生”。但广州海珠区的廖先生反映,他的女儿以前在该机构越秀某校区报名并上了一个多月的课,搬家后想将剩下的课程转到比较近的海珠某校区却被越秀校区的老师百般劝阻,理由是换老师影响学习成效。然而廖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住得太远交通不方便,女儿后半程的补习效率比原来差了很多。他认为,如果不是整个机构内的所有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动,就不应该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是“一个机构辅导一个学生”。

  此外,记者暗访时,龙文中山一路校区的接待老师表示,课后学生可将教案带回家,并让家长认真看过后签字确认;家长还可随时到学校旁听。按此流程,家长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校方会视情况而修改。但是,孩子正在该校区接受辅导的家长周女士却告诉记者,她认为“家长可对教学提出修改建议”只是一种“空头支票”。“我要是能够提建议,干脆就自己在家里辅导孩子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送到这里来?”周女士还向记者透露,她曾经在孩子上第三次课之后,向该校区教导主任反映补习效果不好,希望能换一个老师,对方却明确拒绝说:“效果不好可以要求改进,但是中途不能换老师。”

  打着名师幌子忽悠人

  据信息时报记者调查,广州学大教育在对外宣传上多次提到“广州600多名全职金牌教师”、“选择暑期辅导3大关键要点之一,广州13个学习中心的全职1对1辅导老师均来自各地中小学一线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一对一个性化教学经验。”而记者在万行教师人才网8月1日更新的招聘信息栏上看到:“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中化学老师-广州招聘任职要求:1、统招学历师范专业毕业,一类重点本科、研究生毕业者优先;2、持有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件;3、热爱教师工作,熟悉中学化学课程设置,有过相关授课、辅导经验。”并未要求一线骨干教师、具备一对一教学经验。

  另据天河区一学生家长透露,学大的上课教师并非都是对外宣称的优秀教师,有一些科目如政治、地理等非语数外学科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或兼职大学生。

  宣传字眼模糊误导学生家长

  家长陈先生非常气愤地向记者报料:“一开始报名的时候,龙文的咨询师就拿着宣传单,跟我们承诺‘一个月让学生出类拔萃’。但是我的孩子学了三个月,花了几千元学费,英语从期中考83分,到期末考81分,根本一点进步也没有。”陈先生表示,就成绩的问题已经跟龙文教育有关负责人交涉过,对方表示,所谓“出类拔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陈先生儿子81分的成绩已属于这个范围。

  家长说法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广州十几位学生家长,他们多数表示并不相信培训机构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宣传,给孩子选择课外辅导,主要考虑的是辅导质量和成果,是否更专业,以及亲戚朋友的推荐等。

  家长许先生表示,为了给孩子报一个好的辅导班,最近他一天跑了三家机构,结果每家机构都说自己的学校最好,有的甚至还贬低其他学校。许先生说:“我不知道谁说的更可信。现在招生虚假宣传越来越厉害,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

  机构回应 会应学生家长要求适当处理

  记者致电龙文环球教育广州分公司常务校长郑焱,向其求证家长投诉事件,郑校长与家长各执一词,他表示肯定不存在家长所说的情况。“学生在我们各个校区之间可以自由转换,也可以随时提出更换老师,甚至中途也可以给学生退费。”

  广州学大教育负责人戴先科表示,作为民办的培训机构,我们企业是真正为客户服务,为行业服务的。任何一个学校,包括省实、华附,每年招聘教师也肯定是需要接受应届毕业生。如果每个企业都不给新人机会,行业和社会肯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大招聘的每一个新教师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上岗。如果家长对某位老师不满意,可以跟学校相关负责人投诉,如果家长投诉内容属实,这位老师真的不能胜任工作,学大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辞退。维护师资水平,可以说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但是,我们必须要给应届毕业生、给新人开始的机会和成长的平台。”如果像有的家长说的,老师是兼职大学生,而且能力不足以胜任,希望他们能够直接到学校反映情况,学大会因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做出适当的处理。他还表示,所有的行业,包括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都不可能100%让客户满意,肯定会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学大作为一个在广州就有1000多人的大型培训机构,已经经营了9年时间,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如果有家长和学生对学大或者是培训行业的服务有各种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通过双方沟通解决,共同为行业发展努力。

  卓越教育副总裁周贵表示,市场上确实存在某些机构夸大宣传数据,把每年多少学员考上重点中学、大学当作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我们学校的各种数据经过严格的统计,学员的信息非常透明,都是有名有姓,能查有所据。例如承诺班的承诺率,我们只是将有承诺资格的学生算进来,跟读生并不在数据统计范围以内。”

  业界观点 培训机构都有两重身份

  “培训机构都有两重身份,一是教育机构,一是商业机构,就看操作是往哪边偏。”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该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很多培训机构的操作都是倾向于“纯商业”的,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包括销售或者学习顾问在学员面前夸大其词等事情,“也是很正常的,甚至比较普遍。”而对于广州海珠区家长廖先生反映的“学生在龙文教育不同校区之间不能任意转换”,该人士分析,这很可能跟咨询师、补课老师的利益分配有关,“每收一个学生,咨询师都有相应的提成,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钱飞到别人的口袋里”。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家长喜欢名师,所以很多辅导机构的做法是,用一个名师做幌子(很多名师也就在一些机构挂个名字,或者在多家机构走穴),然后招聘很多的大学生做老师,这些大学生多数没有学过教育学,没有教学经验。而一些机构,不愿意用高价“收买”名师,干脆就大肆力捧自己的“明星老师”。

  律师说法 签合同要核定“宣传可疑点”

  据悉,目前困扰教育投诉纠纷的头号难题就是举证的问题。法律人士认为,在教育纠纷中,很多虚假和不实的宣传都是口头的,很难留取证据。这就给调查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资深律师孙新生特别提醒读者,报名参加各种培训机构的时候,不能轻易相信经营人员的口头承诺。在洽谈时,或者是有朋友做证人,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对经营人员的承诺做录音。最重要的是,为了确保他们能履行相关承诺,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把他们的口头承诺也写在合同上。

  广州信良兆诚律师事务所高杰女士也表示:“对于‘最’字头品牌宣传,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内悬挂荣誉奖牌、证书、锦旗等,只要是真实的,并不违规,更不违法。不过,如果将这些荣誉奖牌上有‘最’字的内容,刊登或印制在广告宣传载体上,那就属于违法宣传。因为登在广告宣传媒体上,等于是给消费者一个邀请承诺,而事实上机构并没有兑现。另外,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管对外还是对内,这些奖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宣传告知的作用,但未在法律禁止之列,只能说打了‘擦边球’。而对其师资宣传的误导性,高杰表示,师资保障这一块,消费者最好在与机构签订合同时就上课师资的明细进行协商,并注明在合同里,包括若出现没有按照合同进行如何退费或补偿等细节。在进行培训时,若违反合同规定,可以到3、5进行投诉维护个人权益。

  消费会提醒 保存好发票以备投诉时使用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也提醒广大家长,在假期为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不要受虚假宣传误导,应注意查看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看是否具有承办教育培训的相关资质,对其宣传要逐一进行核实,尤其是教师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和费用的收取。同时,要注意保存好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合同、协议以及发票等,在权益受到损害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