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甄别早教市场乱象 选择亲子班忌功利

经营

2010年08月03日

  家长在带孩子上早教课

  目前中国婴幼儿有1.08亿,在GDP持续高增长、80后父母思想新潮、国人重视教育等因素的推动下,早教市场成为一个达到“万亿级别”的产业。然而,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标准,早教市场课程五花八门,家长选择时常常无所适从。

  【镜头】

  老师讲故事小朋友不买账

  上周末,1岁4个月的牛牛被妈妈带着去参加一堂早教体验课。老师讲的是艺术课,来上课的只有3个一岁半左右的小朋友。老师先是拿出一本英文彩绘书,用英语引导孩子们认识书上画的小动物,可是,任凭老师怎么绘声绘色讲解,3个小朋友就是不买账。老师有点无奈,但还是坚持讲完了一本书。

  图画书看完了,老师又拿出一堆五颜六色的塑料小杯子和小勺子,教小朋友们用杯子对敲,用小勺敲节奏,几个小朋友对这个环节挺感兴趣,大有不把杯子敲破不罢休的势头。一位妈妈看着孩子敲得起劲,在一边不时地给他们鼓励和夸奖。老师也说,通过这样的练习,能提高宝宝对色彩和音乐的认知。老师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但看着儿子敲杯子时的“狠样”,牛牛妈总觉得有点不能理解:难道就这样胡乱敲几下就能培养出宝宝的艺术感觉了?

  【早教市场】之现状

  早教市场为万亿级产业

  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婴幼儿有1.08亿,其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有7000万。在中国GDP持续高增长、80后父母思想新潮、婴幼儿早教需求升级、国人重视教育等因素的推动下,孕育出一个万亿级产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婴童市场需求至少在1万亿元,2015年则可能达到2万亿元规模。

  目前的早教市场已进入一个迅猛发展阶段,由于没有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整个市场仍存在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市场规范至少还需5年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公布,学前教育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被列入国家教改规划中,“重视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首次提出并被放在重要位置。

  贾军认为,这一消息对于整个早教行业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意味着国家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早教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也将面临一个重新规范、洗牌的过程。一些管理混乱、课程不成体系的机构将在市场中逐渐淘汰,而达到这一目标,至少还需要5-10年。

  孩子接受早教很必要

  幼教专家指出,一定要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到学前教育,但中国的父母普遍缺乏育儿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专业,缺乏系统性。

  0-3 岁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受益无穷。在国外,有80%以上的孩子接受早教,而在中国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接受早教的孩子比例也仅有30%-20%左右。据一份调查显示,家长为宝宝选择早教机构的首要考量因素中,有30%的人选择离家近,25%的家长选择环境好,17%的家长选择声誉高,12%的家长选择课程好,10%的家长选择老师素质高,其他因素占6%。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地理位置、上课环境等硬件设施较为看重,加上经济承受能力等考量因素,目前大约只有15%的婴幼儿接受早教。

[pagebreak]

  【早教市场】之误区

  误区1 课程迎合家长

  目前的早教市场鱼龙混杂,培训内容也五花八门。一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迎合了家长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早教市场的不规范。教育的本质应该回归到孩子的原本需要上,不能只一味迎合家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求不一样,家长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也应多从孩子的发展来考虑。

  误区2 选择动机盲目

  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很盲目,没有标准可循。有的只看规模、看硬件,只要是设立在大商场、高级写字楼,装修豪华的就一定是好的,对于师资和培训内容要求甚少。贾军认为,早教机构并不一定非要以地段、装修为标准,关键还在于软件。开设在大商场、高级写字楼的早教机构,收费标准也会相应提高,因为商家势必会将高昂的租金成本转嫁到家长身上。

  误区3 相信早教神话

  现在,很多早教机构都恨不得承诺给家长培养出一个天才。实际上,早期教育与小学、中学教育一样,都是帮助孩子养成行为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一个规范的早教机构,它所选择的培训内容一定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培训的主体不仅是孩子也包括父母,父母应通过陪伴孩子上早教的过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创造符合孩子的成长环境。

  理性分析

  莫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家长选择早教产品时通常只注重宝宝对产品的即时反应和短期效果,而忽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款来自日本的育儿用品在其光盘录制拍摄时为了获取“好”的效果,甚至不惜请4岁的孩子表演2~3岁孩子的学习内容……目前市场上的书籍、玩具、动漫产品正是“把握”了家长的这些“需求”,在产品研发和设计过程中将“教育表现”变为“教育表演”。

  这些产品多以DVD光盘为主,成本很低,却动辄标价数百,甚至上千元。专家认为,这实质上已经违背了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可能耽误孩子。真正的早教产品应该是展示宝宝真实的“教育表现”,而不是“拔苗”和“粉饰”过后的“教育表演”。

  【早教市场】之声音

  家长态度

  选择亲子班切忌功利

  ★刘女士,某媒体编辑

  刘女士感觉现在很多早教课程的设置都是在利用家长的猎奇心态。有的家长认为这个课程没见过,挺新鲜,就报名让孩子参加,也不管适不适合孩子。“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让孩子参加亲子班,玩沙子长大的孩子和玩胶水、面粉长大的孩子差距会有多大?”

  刘女士认为,孩子就应该在自然的环境中长大,少一些人为干扰,在现实中慢慢适应生活。“比如,在郊区农场租一块地,让孩子亲自参与耕种,体验播种、收获的过程。这种贴近自然的实践活动比任何课程都来得有效!”

  刘女士同时表示,如果一定要选择亲子班,也应尽量选择设置常规课程的亲子班。现在一些设置了“特立独行”课程的亲子班往往价格不菲,这种高价的亲子班无形中成为家长们炫耀自己教育方式的新途径。

  刘女士介绍说,“家长们在接送孩子时谈论最多的就是‘最近又给孩子报什么班了?费用多少啊?’这样的话题。而内容独特、价位又高的课程无疑是家长互相攀比的工具。”因此,家长们在选择亲子班时一定切忌功利化,从孩子自身特点出发才是第一要务。

  专家观点

  首选品牌结合兴趣

  ★李金朝,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首先应考虑有品牌、有资质的机构,因为这类机构经过长时间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可信度和师资水平比较有保证;同时,还应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在孩子喜欢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做好选择。此外,还可咨询周围参加早教的家长朋友,机构好不好还要看口碑。

  早教产品在帮助家长开发孩子智力方面起到一定补充作用,尤其当前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父母长辈的宠爱,缺乏与人沟通、分享、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到早教机构与同龄的小朋友交流,有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但是家长不能只依赖早教产品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