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为何关系理解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滚动

2019年10月28日

  提到关系,这个词语,可能很多父母会首先想到“人际关系”。自然,孩子对关系的理解,也包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但这并不是关系的全部。而且,关系不仅仅包含彼此的相关性,还包含很多带有方向性的相关性,比如谁影响谁?谁决定谁?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划分,孩子心智发展可以区分为生理体能、认知学习以及人格社会三大版块。在这三个领域内,无不涉及对关系的理解。

  在体能发展方面,孩子们不好好吃饭时,父母和老师可能习惯于这样说,“你要好好吃饭啊,这样才能长高,才能变得更聪明!”虽然这是一个极常见的生活逻辑,但是如果孩子并不接受这样的观念,或者说是不能理解这样的推理关系,就会给成人的养育带来很多麻烦。幸运的是,很多孩子接受并理解这样的关系,于是当他们渴望长高变聪明时,就会好好吃饭。但是,孩子有时也会用反过来使用这样的逻辑和相关性,比如孩子喜欢吃糖,妈妈曾经给孩子传递过这样的逻辑:你总吃糖,会有很多蛀牙,就得去医院看医生!基于已有的经验,最初一段时间,孩子可能会因为惧怕牙医治疗而甘愿放弃吃糖,但是当孩子不再恐惧牙医,或者是糖的诱惑太大时,他们可能会这样说,“妈妈,您带我去看牙医吧!因为我现在想吃糖,我要吃很多很多的糖!”而孩子们这种令人苦笑不得的言行,不用太大,大约三岁前他们就完全可以这样理解并使用关系的理解。当孩子跟父母有这样的亲子互动时,实际上是在提示父母,之前养育时使用的逻辑关系已经不再有效,需要更新调整,找到新的逻辑关系,方能提供有效养育。

  在认知学习方面,孩子对关系的理解也是不断发展而来。比如心理学上经典的分类实验,主试给出鸡、牛、草三个图片,请小朋友去分类,看看哪两样事物属于同一类,并且说说原因。根据孩子心智水平发展的不同,孩子们可能会有三种表现:一种是认为鸡牛一组,原因是它们都是动物;一种是将牛草归为一组,因为牛吃草,有生物链的关系;还有一种孩子,会逐一说出两种分类,并在每种分类以后,给出相应的划分标准。毫无疑问,第三种小朋友会表现得更加聪慧,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在同样有限的材料面前,考虑不同的情况,发现多种关系的存在,全面考虑问题。孩子对这种关系的思考,会在很长时间体现在他们的学习中,特别是数理方面,需要孩子考虑多种情况,分别代数回答问题。

  在人格社会方面,有的孩子会表现出先天优势,善于察言观色,精于对关系的理解和把握。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很多时候都需要不断地实践学习。精于人际关系的孩子,跟精于数理关系的孩子一样,都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孩子对这种关系的把控,有时非常惊人。记得我的大女儿两岁多的时候,临近过年,单位有领导要去家里慰问老人。因为是短时走访,只在家里呆上一小会儿。为了怕孩子误会我是回家了,就不再出去了,缠着我不放,我特意事先打个电话,告诉她妈妈就回家一小会儿,还要跟同事出去别的地方,让她知道不要缠着妈妈,妈妈晚上才能真正回去。结果,小孩子听完我的解释说明以后,立马拖着稚嫩的声音说,“我不要嘛!我就要妈妈在家里不出去。妈妈,您让王老师接电话!”而这个王老师,就是我们单位的领导,直接管我!孩子那么小,就能理解这种上下级关系,知道谁能决定我可以呆在家里。孩子这种对社会关系的把握和使用实在令人惊讶。

  广告

  关于关系的理解,如果父母注意倾听,孩子能够有很深入的思考,不仅能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思维,还能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一些小困难。我家五岁的孩子在学习英语,听完一段10分钟左右的故事,随后会有十几道选择题,考察对故事的理解。选择是三选一,孩子常常出错。这一天他很痛苦,“妈妈,我都认真听了,可是为什么还是不知道该选什么?A?B?还是C?”为什么你每次都知道应该选什么,都能选对呢?“因为妈妈对听的故事记得牢啊!如果你记不牢,就不能匹配出正确的答案啊!”“哦!我知道匹配的意思!比如我想画大树,我的心里知道大树有绿色的树叶,还有棕色的树干,我就会去找绿色和棕色的画笔!要是我不知道大树的样子,我就不知道该找什么颜色的画笔了!”“嗯!对呀,匹配确实有这个意思!所以,你在听的时候,认真去听去记,这样就才能选对答案,那些不对的答案,就不能干扰你,因为你能一下子选出正确的答案了!”“是啊是啊!有些我一听就知道它是错误的,真的好搞笑!可是,为什么有时我觉得对了,可还是会选错了呢?”因为你要把每个答案选项也要听清楚啊!比如刚才的选择,你很快就认定了A,又迅速地排除了B,最后选错就是因为把A和C所有的内容进行匹配比较!答案是说青蛙要练习跳跃、跳水和捕捉小飞虫吃,你只听到了前两个,忽视了最后的内容,A和C在前两个是一样的,只有第三个说的不对,只有C全说对了,catch flies!而不是像A选项里面说的catch mess!所以,不可以匆忙做出选择,一定要逐一听到最后,知道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有些内容还需要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不断验证。

  关于对事物的匹配,很多时候也属于记和忆的一种。譬如到了一个地方,孩子说“妈妈,我记得就是在这里,是我们接姐姐的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会看呀!你看这里有个电话亭,我记得等姐姐的地方也有这样的电话亭!”“除了看,我还会在心里想呢!我看到的,跟我想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找到了对方,对上了,就会拉起手来,成为一样的了,那时我就能认出这个地方了!”

  父母常常困惑孩子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他们到底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孩子是如何思维的?有时父母不需要系统的研究计划,也能破解孩子的心理。他们有时就是这样思维的:识别事物,就是把感官获取到的信息与头脑中记忆储存的信息,进行对比,看看是否匹配。而破解的前提就是父母跟孩子有足够闲聊陪伴的时间。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 微博

+1

来源:新浪育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