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日本动漫神话或破灭 产业正在悄然变化

亲子乐园

2017年11月29日

动漫

  日本动漫产业十分发达,一直都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标杆,拥有内容丰富、产业发达、全球市场占有率高优势,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据说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有6成以上出自日本,很多动漫形象成为各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动漫大国,也存在后继无人、品质下降问题。最近几年中日合拍了不少动画作品,相继扑街,口碑都很差,才让人意识到原来日本动画制作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和日本神户钢一样,有过度神话的现象。

  作为追随者,国内公司在与日本动画制作方合作时,中方公司对日方团队的把控经验不足。日方制作团队经常不回邮件、甩锅、不愿意修改,让中日动画合作颇多不顺,也难以产生比较优良的作品。

  这种工作态度,让国内公司失望。原本是抱着虚心的学习态度建立合作关系,如今暴露出种种问题,日本动画“匠人精神”破灭。除了中日合作出现这些问题,日本本土动画制作也出现了质量同质化、内容偏宅腐、续集偏多、原创力下降问题。部分画工不仅懒惰,还经常抱怨工资低。

  2015年,庵野秀明曾经就说过,日本动画五年内要完蛋,随后他又表示这是句玩笑话。不过,从发展趋势来看,日本动画传统制作模式危机四伏。

  90年代日本动漫崛起之时,采用的是制作委员会模式。因动漫制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金资源,投资风险高,一般是由DVD商家、玩具商、出版社联合投资、分摊风险。这种制作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有20多年了。这样作为投资方,制作委员会拿走大部分利益分配,大多数制作者分到只是固定的制作委托费,所以工资很长时间都是固定的。

  制作委员会既想少花钱又想多拍片,新人工资低,但是技术水平不过关,制作效率也受影响。这种看似难以解决的局面,近些年也有转机。

  一些外国资本进入日本动漫界,冲击了原有的制作模式,打破了固有结构。美国Netflix进军日本市场后购买了包括《进击的巨人》、《死亡笔记》、《钢之炼金术师》等版权,2016年播放了动画电影《人造人009争议召唤》,2017年拍摄《恶魔人》TV版。中国一些动漫企业也大量购买作品版权,或者对日本动画直接投资。有钱任性的投资人,肯付更多的钱给制作方。

  除了找新的投资方,还有一种途径也可以实现动画制作,那就是众筹。2016年在日本比较火的《在这个世界的角落》,就是一部靠粉丝众筹拍出来的动画电影,电影片尾感谢名单有两千多人。这些参与众筹的投资,只需要制作人员的感谢与众筹时允诺的光盘等礼品,并不分享票房、周边收益。这样,制作方明显可以分到更多钱。这部影片上映后,让老年观众产生了共鸣,在国内获得了2000万美元。

  面对业务变多、人才断层的困境,业界也可以尝试互联网分包模式。专门培养新人需要一定时间,同时也不能保证新人能完全胜任工作岗位。这时,互联网分包就显得灵活多了。

  在日本,很多动漫作品都由年轻的动画师一笔一画手工绘制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日本动画师平均每天工作11小时,每月工作时长超过260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00个小时。与之对应的,反而是年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8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

  如果将一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放在蓝海创意云这样的平台,分担画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接收到来自全球各地优秀画师的帮助,扭转日漫内容过于宅腐的倾向。在中国,小型动画公司、工作室、个人不再为了某一个动画项目而专门成为制作团队,都是将项目放在蓝海创意云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分包模式,由平台上的动画服务商承接各个环节。项目完成,团队即可解散。这样既节约人力成本,也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专业的合作方。

  从外资进入、众筹、产业外包来看,日本动画传统制作模式日薄西山,动画人没钱赚的局面也逐渐改善。如今挡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面前的不再是制作资金有限、画师工资低难题了,而是创意缺乏、工作态度敷衍问题。尽管日本动画公司紧紧盯着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但是中日合拍动画片屡屡失败,也让人反思。如果日方制作态度一直不端正,再加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冲击,日本动漫王者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原标题:日本动漫神话破灭,动漫产业正悄然变化)

+1

来源:中国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