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网讯 许多市场调研机构一致认为2016年是AR、VR元年,最新预测指出,到2017年,AR市场将增长至52亿美元,年增长率逼近100%。随着大量资金注入AR项目及AR创业公司,尤其是随着谷歌、佳能、高通、微软等大公司的入场,我们已经看到第一批消费级AR产品的涌现。
在开放二孩的政策背景下,通过AR技术研发儿童教育产品,已是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比如囊括了国内领先的AR技术团队的摩艾客,已成为国内新三板AR第一股。
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AR凭借其突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深受广大儿童的喜欢,已经超出了玩单纯的手机游戏的乐趣了,于是孩子玩起来就更加的投入和不加节制。而家长们因为产品带有一定的教育性质,大多也没有太严格的干涉。上个月,就有一些孩子家长在百度贴吧发帖《所谓的AR高科技,对孩子的伤害原来那么大》、《妈妈们请注意:魔艾客AR图书<朵拉爱冒险>是危害孩子视力杀手!》,指出了目前一些AR儿童图书使用中可能会对儿童眼镜造成伤害。这就直接导致了AR类教育产品被过度使用而引起了一些问题和副作用,开始被大众所争议。
比如虚拟与实物互动所导致的视觉错乱,VR产品所引起的头晕、恶心等症状,也会出现在AR产品上;每天长时间的使用,极易引发视疲劳,甚至近视;长时间趴伏在桌上或者夜晚蜷缩在床上玩手机会让孩子脊柱发育不良,出现驼背;而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会大量占用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
这么看下来,那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原来那么罪不可赦。但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这。
人之所有有各种感知和器官,就是需要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互动运作。比如我们坐下久了,要站起来活动一下,运动的累了,需要躺下休息,用眼过度了,要闭一会儿,身上哪里疼了,要揉一下……
凡事都需要有个度,一旦超出,就会引发错乱。
如果人不加节制地跑步,会很伤膝盖,完全不运动,身体素质会差;长时间胡吃海喝,体型会过胖,过分节食,营养就跟不上。
这些道理也同样适用于科技产品上。我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时,最初难免都觉得神奇,总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当这份新鲜感逐渐减弱,那么“副作用”就被暴露出来了。
事实上,你让孩子花在AR产品上的时间,都放在看书上,也会有副作用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有限度,不偏不倚才达到完美。
AR技术作为未来重点挖掘的对象,会为我们呈现越来越多的神奇和便利,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此趋之若鹜。所以,从现在开始,无需苦恼应对之策,只需给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与娱乐计划,学、玩结合,合理分配时间,就能充分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作者:东方新宝,儿童早教专家,联系邮箱dongfangxingbao@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