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5月初起,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此办法中针对我国进出口乳制品检验检疫监管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的管理和具体要求,并将目前正在实施的各项相关规定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梳理。业内人士称,此次办法的顺利实施,将对国内进口奶粉市场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的进口乳品将更有保证。
“史上最严检疫办法”
据相关媒体报道,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被誉为“史上最严检疫办法”,办法中增加并明确了多条严控乳制品安全的相关规定,从根本上提高了乳品进口的门槛。到底“史上最严”有多严?
据记者了解,新版管理办法在进口乳品审批、检验等流程及外观、标签方便进行了严格规定。首先新版办法在审批上提高了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等乳品批准进入的要求,在细化监督管理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责任。首次进口的乳品除提交6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公布乳品种类、产地、品牌外,还必须建立乳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非首次进口的乳品,除需将首次进口检测报告和报检单的复印件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项目的检测报告提供给检验检疫部门。
为了强化乳品安全,办法还规定每批乳品要有出口国家或者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也就是每批进口乳品都经过国家安全卫生监测,只有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乳品才有资格进入中国市场。在检验过程中,包装破损、渗漏、产品霉变、受污染等情况均判定为不合格产品,须销毁或无害化处理。对于标签,进口食品应具备中午标签,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规格)、原产国(地区)、进口商(经销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不具备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不合格的,禁止进口。此外,国检人员需从每个品种随机抽取了样品,由北京国检局食品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待实验室检测合格取得北京国检局签发的进口乳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才可允许销售。
净化进口奶粉市场
近年来,乳品行业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让身为家长的消费者深陷恐慌。“三聚氰胺”让国产奶粉销量一路下滑,深陷信任危机,洋奶粉摇身变成了了消费者盲目崇拜的对象。
有数据显示,市场上进口的新西兰大包奶,占到了国内进口量的80%,而新西兰乳品占到我国全进口婴幼儿食品40%左右。今年年初新西兰奶制品的“二聚氰胺”事件让“价格高、途径杂”的洋奶同样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对雅培、惠氏等使用新西兰奶源的奶粉品牌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随后,媒体口中“洋奶粉注册快,费用低”的新闻更是让市场上热销的“原装进口”、“奶源进口”变得苍白无力。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2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拦截并销毁的不合格进口食品中,亨氏、总统、帕斯卡乳业等乳制品赫然在列,由此不难看出,进口奶粉存在的质量问题不容小觑。“新版管理办法将会有助于净化国内进口奶粉市场。”乳制品分析师王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奶制品的巨大需求使进口乳品数量大幅提高,部分劣质乳品也趁机流入市场,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此次办法的出台有效的提高了乳品进口的门槛,将那些劣质乳品拒之门外,净化了乳品市场,提升了我国进口乳品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
价格或会涨
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对进口乳品严格把关,旨在从根本上净化我国进口乳品市场,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合格的进口乳制品。但是在更加完善的进口办法的控制下,乳品市场成本的提高是否会造成进口皮乳品的供不应求或价格暴涨?
卓创资讯有限公司乳制品分析师王涛告诉记者,办法中对我国进口乳品的强化管理从一定意义上推动进口乳品在我国的销售和发展,更对国外的乳品厂家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使国内市场更稳定、更有序,因此不会出现市场是进口乳品的短缺。在价格上,新版管理办法对进口乳品更严格的要求,势必会使代理商等中间环节进行品牌、程序上的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合法,最终将直接导致乳品进口成本的上涨,使消费者在享受高品质乳品同时,也将承受更高的乳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