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牧场直达餐桌,“鲜奶吧”打着新鲜奶、营养奶的诱人招牌在我市悄然兴起。从今年3月份开始,记者对秦皇岛市“鲜奶吧”及其相关业态进行调查走访发现,在其光鲜的背后,却有着监管空白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若要保护这一业态向良性方向发展,让市民能喝上本地放心牛奶,对“鲜奶吧”的管理迫在眉睫。
直击:制奶过程不规范
“鲜奶吧”主要分布在市区主干道或密集的居民区街巷道路上,一般店面不大,主要以销售巴氏杀菌的纯鲜奶为主。与超市销售的高温杀菌袋装鲜奶不同,“鲜奶吧”的鲜奶价格每公斤20元,办理会员卡后每公斤也要16元左右,价格是超市袋装鲜奶的2至3倍。除了鲜奶外,各奶吧还都推出了“鲜奶奶茶”“鲜奶酪”等和鲜奶有关的产品,价格同样比普通产品贵。
在走访中记者注意到,有些“鲜奶吧”墙上悬挂的营业执照上所写的经营范围是咖啡厅,还有一些经营范围是饮品店,更有些店面根本没有悬挂营业执照。
每个店里几乎都能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到巴氏杀菌设备,但在记者走访的几家“鲜奶吧”里,没有一家制作奶制品的店员穿统一的消毒工作服,更没有配戴手套、口罩等。在一家“鲜奶吧”里,销售、找零到取奶制作都是同一个人。
住在金色家园的李女士就在一家“鲜奶吧”办理了会员卡,她说“鲜奶吧”的牛奶口感就是和超市袋装奶不一样,新鲜又直供,“宁可多花点钱,也想给长身体的孩子更多营养。”
暗访:工艺流程很简单
被冠上杀菌消毒、新鲜饮用等名头,“鲜奶吧”的鲜奶身价爆涨。但“鲜奶吧”里的鲜奶真的能做到保鲜吗?记者调查发现,“鲜奶吧”销售的牛奶鲜有冷链物流(即从乳品杀菌后灌装、冷藏、出库、移库、运输、接收等多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在低温下进行),对奶源的品质也无法专业检测。
记者以加盟者的身份来到海港区一家牛奶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加盟流程,“硬件设备加起来大概5万元左右,我们负责教你们怎么生产,很简单,只要会做饭就行。我们也可以帮助联系奶源,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联系。”
鲜奶的运输过程也较简单,会有专门的车每天去店里收桶,然后统一去奶场取奶,对于装奶的容器只需上网买一个大桶就行。对于奶源的检测也很简单,“用酒精就行。”
据了解,我市大部分“鲜奶吧”的牛奶都来源市区北部的一家奶牛场,该场的一位负责人也说,如果想购进牛奶,准备一个大桶就行。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冷链”这个必须条件已被弱化。
专家:巴氏消毒未必营养
巴氏消毒奶十多年前在我市曾热销过,但随后,几家大规模的配送牛奶企业先后倒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李汉臣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巴氏奶未必比超市高温消毒奶营养高。
据李汉臣介绍,高温消毒奶是在超高温下用2至4秒的时间对奶制品进行消毒灭菌,并不会对牛奶的营养造成损害。同时,在奶源的控制上,大企业有自己的检测实验室,也保证了原料的品质。相对于大企业高温消毒设备的投资,“鲜奶吧”的巴氏消毒设备成本很低,在营养并不显著超高的情况下,“鲜奶吧”的奶制品售价过高。
十余年前从事巴氏消毒奶销售的业内人士张先生认为,由于没有专业的牛奶检测手段,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也存在脱离冷链的可能,“鲜奶吧”售出的奶制品存在安全隐患。“鲜牛奶应在密封性保温4度以下的双层保温车中运输。简易货车、塑料桶运输都不符合鲜奶运输的要求,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一旦牛奶在脱离冷链的情况下,几小时内,25个大肠肝菌就能繁殖到1000多万个。”
“鲜奶吧”的经营是集奶畜养殖、生鲜乳运输、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于一体的,所使用的生鲜奶均为从第三方购买,其中是否含有***残留、细菌数量是否超标、蛋白含量是否缺失、生鲜乳运输过程中是否有人为操作等关键因素无法核实。
期待:管理办法尽快出台
海港区食品稽查大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鲜奶吧”的监管问题,已经引起省级单位的高度重视,由于“鲜奶吧”的鲜奶在加工过程中存在隐患,2012年11月开始,我市已经叫停了“鲜奶吧”相关手续的审批。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市食安办一位负责人。据他介绍,目前国家、省里都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鲜奶吧”的监管做出界定,因此各部门无法依据法规划分各自职能。今年年初,市食安办已经开始了对“鲜奶吧”的深入走访、调研,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正在制定之中。
夏天到了,鲜奶的运输存储都会因气温升高加大隐患,市民们迫切希望相关政策赶紧出台,好让大家能喝上放心鲜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