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中国贴牌洋奶粉滋生迅速 或难挡暴利诱惑

新闻

2013年05月13日

  洋奶粉遭国人热捧,其价格贵销量多,然而近日被曝洋奶粉中百分之八十皆为贴牌洋奶粉,只不过借进口之名,实质上仍为国产奶粉。换一个名字,价格成倍增长,巨大的利润引诱下,贴牌洋奶粉发展急剧膨胀,其本质被暴露之后,发展还会一帆风顺吗?有关专家认为,贴牌奶粉被曝随之而来的是监管力度的增大,其发展还需观望。

  贴牌洋奶粉滋生迅速

  央视焦点访谈前段时间报道,据奶业协会副会长王景海透露,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一类城市国外进口奶粉只占20%,现在已经上升到5%;二类城市也由原来的10%左右增加到50%左右。而占据中国奶粉市场大头的国外进口奶粉,其中充斥着很大一部分的假洋奶粉。日前,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协会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来自新西兰配方奶粉多达200多个品牌,但是真正新西兰本土企业的品牌并不多,目前也只有6个企业的20多个品牌销往中国市场。

  另据央视报道,有业内人士称,中国100多个洋奶粉品牌有80%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的。其中有些企业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还在包装上写上“原装进口”“100%国外奶源”。而由于现今法律规定不明确,监管缺乏,在鱼龙混杂的奶粉行业里,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所谓的洋奶粉到底是真是假。

  中国市场上的假洋奶粉数不胜数,比如合生元奶粉标榜法国原装进口,实为广州商家与法国合作的;自称是美国进口的施恩奶粉,确实雅士利以施恩之名在广州分装的高价产品,其奶源和配方都与雅士利一样。还有所谓的雅贝氏、新西兰纽贝斯特、新西兰倍爱、美国努卡等品牌都打着洋品牌的旗号骗取高额利润。

  在很多城市的大超市里面,洋奶粉总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国产奶粉总是屈居较小的位置。而走到洋奶粉面前,有一部分在打着“进口”旗号的同时,却发现其包装上标的生产商竟是国内商家。这就不由得让人思考,这些标着从欧美国家进口的洋奶粉真的是货真价实、真的具有所谓的高品质吗?

  何谓贴牌洋奶粉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为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同比增长121%;2010年增长至48万吨,增长55%;2011年则达到52.8万吨,增长10%。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奶粉数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23.7%。近几年,我国进口奶粉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对进口奶粉的需求度可想而知。

  据统计,年收入在6万以上的家庭大多都都会选择进口奶粉。现如今,进口奶粉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海外代购产品,可见其在中国消费者生活中占据地位的不同凡响。然而近日公布的一项数据却令人堪忧,进口奶粉中贴牌洋奶粉占据比例高达80%,掀起了一阵对贴牌奶粉和洋奶粉的热议。

  那么何谓贴牌洋奶粉呢?贴牌就是我们常见的代工生产,这也是各国企业使用很普遍的一种方式。所谓的贴牌洋奶粉,也就是在国外注册品牌,然后找其他企业代为加工,并只对国内市场销售的奶粉。因为注册商标的地点是在国外,所以理论上来说他们也算得上是进口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假洋奶粉套路很简单,主要是国内企业到国外某个国家或地区,注册个商标或空壳公司,然后以授权或与国内企业合作的形式,对产品重新包装,在国内销售,在国外几乎没有制作工厂。然后再编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洋品牌就诞生了。有了洋身份,商品价格急剧上涨。

  然而这样一来,消费者就混淆了。一般人都会认为既然是国外的品牌,那么其生产地和奶源当然也是国外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现在市场上的贴牌奶粉分为三种生产方式:一种是在国外注册品牌之后,使用国内的奶源并在国内加工生产而成的奶粉,虽其品牌是洋品牌,实质上却是地道的国产货;另一种是使用国外的奶源,在国内加工而成的奶粉;最后一种才是我们所理解的地道的原装进口奶粉,即使用国外奶源并在国外加工而成,最后运到中国销售的奶粉。

  2008年三鹿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以来,贴牌洋奶粉便悄然而生。很多商家因为国产奶粉危机频发转而涉足进口奶粉,或在国外注册商标与国外工厂企业合作,如此便滋生出越来越多的名为进口实为国产的贴牌洋奶粉。

  现在市场上贴牌洋奶粉上标明的奶源大多为新西兰或澳大利亚。据一项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奶粉的进口数量最多的产地是新西兰,澳大利亚位居第二;2012年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新西兰、法国以及澳大利亚。可见,澳大利亚新西兰已然成为进口奶粉的最佳原产地。同时,也成为贴牌洋奶粉极为喜爱的进口标识。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为22.8万吨,同比增长34.8%,占所有进口奶粉的95%。

  新西兰进口奶粉在我国奶粉市场上占据的位置很显赫,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协会日前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来自新西兰配方的奶粉多达200多种,然而实际情况是真正为新西兰本土企业品牌的并不多,目前仅有6个企业的20多个品牌。

  像国内超市里面售卖的澳大利亚澳优奶粉、迈高奶粉、亚纽贝滋,新西兰新怡奶粉、倍爱奶粉、纽贝斯特等品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内并没有此类产品销售,却硬生生地号称是从这些国家进口而来。目前,充斥中国市场的贴牌洋奶粉数量之多令人瞠目。

  暴利驱使诱惑难挡

  贴牌洋奶粉这些年在中国市场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暴力的诱惑。据了解,国产奶粉的售价一般在100元以内,而进口奶粉的售价要高出国产奶粉的两三倍,甚至更多。利益的驱使让国内许多商家纷纷扬起进口的旗号。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乳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原料奶的价格比较便宜,所以很多商家都会选择贴牌这些地方。一般奶粉的主要成分为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和乳清粉,这3种原料的成本占奶粉总成本的90%以上。据业内人士透露,这3种进口原料的价格均在10000元/吨左右,即使加上10%的营业税、1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一罐原装进口的洋奶粉成本仅在60~90元,杂牌奶粉的价格就更低。然而现在国内市场里,就算是并不知名甚至是杂牌的洋奶粉,其每罐的售价也在300元左右,其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号称是法国进口实为广州与法国合资的合生元奶粉,根据前两年的年报显示,其奶粉业务的毛利润接近70%,赶超了绝大多数白酒企业的毛利润。贴牌洋奶粉的利润现今已经达到一个离谱的状态。甚至同样的原料,因为加工地点的不一样,其销售价格竟有50%的差距。暴利的诱惑,是很多商家都难以抵挡的,于是,贴牌洋奶粉的市场不断地发展壮大。

  另外,进口奶粉的检测指标项目与国内本土奶粉的检测不一样,一般而言,国产奶粉要经过几十项的指标检测,洋奶粉只需要十几项,洋奶粉的风险大大低于国产奶粉,引来许多商家钻这个空子。

  甚至一些贴牌奶粉的制造商连起码许可证都缺少,也能在市场上流通,可见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特殊地位。监管的内外有别,是贴牌洋奶粉盛行的原因之一。

  现今,在国外注册婴幼儿奶粉的商标比较容易,这也是贴牌洋奶粉在中国市场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很多专门受理国内企业海外奶粉品牌注册申请业务的企业,而且价格低廉,其报价在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注册的简单,洋奶粉的监管空子,特别是对洋奶粉暴利的诱惑难挡,致使越来越多的商家进入洋奶粉的行列。

  贴牌洋奶粉的罪与罚

  有人说,贴牌洋奶粉,贵就贵点,只要品质跟得上,也就认了。然而,贴牌洋奶粉的质量真的可以令人放心吗?贴牌洋奶粉或就为地道的国产奶粉,或是利用国外的奶源、国内的工厂生产而成,其原料和加工工序可能并无多大区别。可是在产品配方和研发能力上几乎都跟不上,并不具备进口奶粉的实力,实在令人堪忧。且二者的价格相当,着实让人感到愤懑。

  那些在国外市场根本见不着,却自称是国外进口,专销往中国国内的洋奶粉品牌,成为中国特供奶粉。虽然利用国外的奶源,其污染较少,但因为缺乏监管和检测,其品质根本无从保证。尤其是,现今海外代购等新兴的购买方式的兴起,更让质量保障成问题。

  也有专家认为,贴牌洋奶粉是企业在海外注册并委托代工,再销往国内,在法律上并没有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其利用海外资源反攻国内市场,这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来看,其让中国内奶粉市场的竞争更为充分,也扭转了国内企业在奶粉市场上的发展颓势。乳业研究员宋亮也曾表示,未来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把海外资源输送到国内来,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贴牌洋奶粉还打破了外资奶粉品牌在国内进口奶粉市场的垄断地位,这是有有益的。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知名、比较有经验、并具备相当研发能力的主流婴幼儿奶粉品牌并不多,在欧洲、澳洲主要有达能旗下的多美滋、贝乐嘉、可瑞康、牛栏(Cow&Gate)等;在荷兰有牛栏(Nutrilon)、美素佳儿等;在美国市场主要有美赞臣、雅培、雀巢以及雀巢旗下的嘉宝等;德国市场有喜宝、特福芬等。

  目前,充斥国内市场的贴牌洋奶粉不胜枚举,像新西兰纽瑞滋、德露滋、施恩、美国努卡、新西兰倍爱、爱迪生、美智宝、新怡一系列的贴牌洋奶粉,占据中国市场的角角落落。还有很多并不知名的品牌,也在洋奶粉盛行的时代,闯入进来,成为奶粉市场的占领者之一。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