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超市里洋奶粉占据七成以上份额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摄
本月以来,从香港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实施“限带令”,到荷兰超市全面限购奶粉,又传新西兰奶粉减产面临涨价,中国宝宝的口粮问题,牵动着一个个家庭敏感的神经。
不少早把英语丢到一边的年轻爸妈又硬着头皮学“海淘”,用Google去一点点翻译英语、德语,只求宝宝能吃到安全正宗的进口奶粉。
香港限带令实施3周
港版奶粉涨价又紧俏
3月1日起,香港婴幼儿配方奶粉“限带令”正式实施,每人每日只能带2罐奶粉,半月来在购物网站上代购港版奶粉价格一路飙涨三成。
通过比较一家淘宝网店美赞臣2段奶粉价格,记者发现,年初时900克一罐的奶粉售价258元。2月开始,香港海关严查“水客”,该奶粉价格水涨船高,跃至260元。3月1日开始,其价格直接出现“三连跳”,涨到270元后又经历了288元,到如今售价高达298元。虽然价格涨得厉害,从成交数量看来仍十分热销,但一次最多只能代购4罐。
武汉不少以前有出售港版奶粉的母婴店,目前几乎都面临着缺货的境况。
不过,另一方面,超市及母婴店仍是武汉妈妈购买奶粉的主要阵地,惠氏、雅培、美赞臣等洋品牌,则“霸占”了婴儿奶粉专区,过七成为国外品牌。
徐东一大型连锁母婴店里,杨小姐告诉记者,香港“限带令”对她并没有太大影响。她4岁的宝宝从小吃的奶粉都是从超市或母婴店购买,合生元、美赞臣、雅培等几个品牌都尝试过。在她看来,网上代购太麻烦,品质还不一定能保证。她指着一款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2段奶粉说,超市原价236元,现在折后只要212元,比网上代购还便宜。
沃尔玛超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该超市客源一直比较稳定,婴儿奶粉销量并没有很大起伏。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去香港便利,因此形成了庞大的“拖粉族”,而武汉地处内陆,没有形成购买香港奶粉的习惯,因此对“限带令”的反应比较平静。
“假洋牌”乱人眼
部分进口奶粉可能仍是国产标准
细心的妈妈也会发现,奶粉导购员所说的进口奶粉,也不一定全是“洋奶粉”。
据武汉一奶粉经销商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奶品企业都在全球化经营,对于一个奶粉品牌到底姓“洋”还是姓“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统一认识。比如某品牌奶粉旗下很多产品也是在进口大包粉之后,在国内加工分装,但又由外资性质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研发,这样的品牌可以说是“洋奶粉”的国产版。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由于我国奶粉标准里对某些指标的要求比香港及欧美市场低,外资品牌出于成本的考虑会按照中国标准来提供产品。也就是说,即使国内超市里标明是原装进口的奶粉,可能不少也是按照中国市场的标准来生产的。
由于产品信息的不对称,目前普通消费者普遍具有将产品安全等同于“价格高、纯进口”的消费心理。一些内地商人从中嗅到商机,跑到新西兰等地注册奶粉企业,在境外披上“洋皮”,然后以“进口奶粉”为名逆袭国内市场。王丁棉说,目前国内上百个进口奶粉品牌中有近70%是这种操作模式。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检出多款洋奶粉不合格进行了销毁,其中有不少就是这样的代工品牌。
海外限购愈演愈烈
奶爸奶妈被逼学“海淘”
部分年轻爸妈对在国内买进口奶粉不太放心,便走上“海淘”路——通过国外购物网站直接在线网购洋奶粉,再通过国际快递或转运公司寄回国内。
“海淘”奶粉掌握了一定技巧后,价格比在国内买还便宜不少。新爸爸唐先生就加了一个海淘群,用Google在线翻译,直接在德国网站上购买了8罐“爱他美”奶粉,加上运费,折合成人民币大概180元一罐,比找人代购便宜10-20元。
但是,海淘也有很大的风险。其运货周期较长,一般要大半个月才能收到。同时,被海关抽查到时,若超过2公斤则要交税,若超过5公斤则会被要求退运。唐先生的8罐奶粉恰巧被退运,要等奶粉再次分装后发过来,宝宝可能早就断口粮了。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建议,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喂奶粉的话,如果宝宝肠胃适应能力好,可以掌握科学方法换奶粉吃,不固定一种品牌,同时宝宝六个月以后要添加辅食,以保证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