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大集团抢奶源垄断市场致中国乳业陷困境

新闻

2013年01月15日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记者姚毅婧摄

  中国网11月17日讯(记者姚毅婧马珂楠)作为2012中国国际食品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活动,以“中国品质”为探讨重点的主题论坛,16日下午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在会上表示,“大集团抢占奶源、压低收购价格及地区垄断导致奶农不舍得喂奶牛精良的苜蓿草,只能靠‘三聚氰胺’来增加收购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他认为,企业和奶站形成的这种默契,才是导致目前中国乳业处在如此尴尬悲哀的境地的根本原因。

  大集团抢占奶源、垄断市场致中国乳业陷困境

  对于食品安全的控制问题,贾宁认为,我国应该反思大工业化生产的一些弊病。“目前建设大牧场和大养殖场,动辄就是十万头奶牛饲养、牲畜圈养、大蔬菜基地等等。这些是否适合我国地域广阔、农民居多的社会背景环境?”他表示,自己曾在北京三元集团调研时发现,三元乳业注重自己的养殖、兽医、饲料加工,这样的企业还有当年宋美龄女士创办的南京卫岗乳业,它们一直坚持发展巴氏奶以及城市型的乳业发展格局。

  贾宁还表示,日前在十八大代表记者会上,内蒙古有地方官员说蒙牛、伊利没有任何毛病,问题出在牛奶源头。“他说的没错,是出在源头,但这恰恰是蒙牛这样的大集团抢占奶源、压低收购价格及地区垄断导致奶农不舍得喂奶牛精良的苜蓿草,只能靠‘三聚氰胺’来增加收购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他认为,企业和奶站形成的这种默契,才是导致目前中国奶业处在如此尴尬悲哀的境地的根本原因。

  对于取消中小企业、建立食品集团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的论调,贾宁表示,我国若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就一定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从我国国情出发。有些人一味呼吁“只有取消中小企业才能搞好食品安全”的理论,这是把为食品安全问题、造假诚信问题推给小的食品企业,在为不愿作为和不作为找借口。“当年奶业三聚氰胺丑闻揭盖子的时候,可都是国内乳业响当当的大集团、大企业。相反,类似于像黑龙江全省中小型乳企没有一家参与其中。”他称。

  转基因食品应引起社会关注和严谨的科学论证

  贾宁在会上指出,我国现阶段需对以违背自然规律、伦理道德,冠以所谓的“食品科学新技术、新型生产工艺、新型快速饲养手段”等“噱头”的科学技术加以警惕,尤其是使用在食品加工生产领域上。“如果在食品领域盲目的使用所谓的科学技术,违背自然规律的特性和伦理道德。那么人类也必将受到惩罚,我们也已有了教训。”他说。

  据贾宁介绍,“瘦肉精”是80年代初期由美国公司研制的,1987“瘦肉精”引进中国后屡次获奖,曾被列为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而本应在建筑材料等方面使用的化学助剂“三聚氰胺”又是哪位研究人员、“科学家”发现了将它却添加在牛奶中,可以提高蛋白质指标呢?以及当时令社会广泛质疑的蒙牛特仑苏的“OMP”又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最后定性为厂家自行从国外引进,自行添加,没有经过审批。再回顾最近所发生的黄金(1722.10,7.40,0.43%)大米在我国湖南小学生身上做实验的问题,暴露出来的恰恰是一些食品领域专家学者的伦理操守以及学术的丑闻。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贾宁表示,凡是涉及转基因食品种植、流通、加工企业的经济实力均比较强大,公关也较顺畅、话语权自然强势。他认为,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初级阶段发展中,在目前我国法律法规中,研发安全保障、技术论证以及时间考量等方面不完备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慎重的看待转基因食品问题。

  贾宁指出,转基因食品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严谨的科学论证,目前在短期内下结论是不负责也是不科学的,如不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也许未来会是场灾难。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