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雀巢收购惠氏奶粉 份额增大洋奶粉或把控价格走向

新闻

2013年01月15日

  曾是竞争对手的惠氏和雀巢,即将合为一家。昨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公关总监何彤向本报证实,中国商务部已经批准雀巢收购惠氏营养品业务。

  收购之后,雀巢将成国内最大奶粉商。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新雀巢在控制价格的导向、资源整合方面,将拥有更多的优势,“但不至于构成垄断威胁”。然而,洋奶粉在中国市场仍然把控着奶粉价格走向。本报记者王城长实习生李倩长沙报道

  看中惠氏市场份额,雀巢大举收购

  事实上,在中国,惠氏奶粉的市场份额比雀巢奶粉要大。而此次雀巢拟花费118.5亿美元收购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将旗下惠氏营养品业务,正是看中了惠氏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5日下午,家乐福韶山南路店奶粉专柜的一位售货员透露,和雀巢相比,惠氏的销量大得多。惠氏一般一个月有一万元以上的销售额,多的时候达十几万元,而雀巢最多时一个月也就只有一万多元,有的品种基本卖不动。如“雀巢妈妈”的品牌锁柜都有一年多了,迟迟还没有被重启。

  AC尼尔森统计数据显示,透过近期在华大促销等做法,惠氏奶粉获得了高达12%的份额,而雀巢的份额也逼近5%,两者相加高达17%,已经超过多美滋、美赞臣、雅培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而二者合体后优势将更加凸显。“AC尼尔森只统计了有电子条形码的大商超销售系统,大概占了60%的市场,还有40%的市场没有统计进去,但能较好地反映其市场占有份额。”王丁棉解释。

  王丁棉指出,惠氏是比较理想的良性无形资产,两者今后将会双品牌运作。在中国,奶粉是雀巢的短板,如果“灭掉”惠氏品牌将损失很多资源,消费者、经销商也难以认同。业内人士分析,惠氏老东家辉瑞将其转让出去是出于资本运作的考虑,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制药上来。

  洋奶粉仍然把控价格走向

  正是抓住了内地消费者对洋奶粉不断上升的依赖度,近年来,以成本上涨或者“包装、配方升级”为借口轮番提价,而近期,雀巢奶粉“放量勺减重量”的变相涨价手法更引发消费者的热议。记者在家乐福韶山南路店奶粉专柜发现,在陈列的一共13种品牌奶粉中,除了伊利之外,其余全部声称是进口奶源的奶粉。由于洋奶粉的销量在整个奶粉业中占比越来越大,外资品牌对国内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加,预计洋奶粉的涨价潮仍将会延续,中国已成为全球奶粉价格最高的国家。

  而业内担心的是,此次雀巢收购惠氏,市场份额增大,市场垄断程度是否进一步加大?王丁棉分析,新雀巢无疑成为我国最大的洋奶粉销售商,在控制价格的导向、资源整合方面,将拥有更多的优势,“但不至于构成垄断威胁”。他分析,现在中国的高端奶粉竞争对手洋品牌太多,而且还会有新的品牌进来。雀巢收购惠氏后,一时间很难达到垄断份额,而且市场变数很大。

  不过,王丁棉透露,两者日后难免会出现价格协同。而目前除了“约谈”外,暂时未见到其他有效的制约提价方法。何彤表示,不存在垄断威胁,已经通过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

  雀巢收购惠氏之后的新动作目前还没有时间表,“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惠氏奶粉还是原公司生产,由雀巢公司推出新惠氏奶粉的时间目前还不明确。”何彤透露。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