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卫生部继发文禁止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后,再度重拳出击,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征求意见稿)》,根据该意见稿,婴儿配方食品标签中常见的宣传功效字眼或将被禁止。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措施有望改变婴儿奶粉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乱象,有利于婴儿奶粉市场的规范。
A
市场现状
不少婴幼儿食品包装
将必需成分作为宣传语
意见稿中的条款明确表示,不应对0-6月龄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比较声称及功能声称,也就是说,“有助于体格生长”、“促进大脑发育”、“有助于肠胃吸收”……这些在婴幼儿食品包装上常见的宣传语,有可能将成为历史。
苏北医院营养科主任蒋放表示,配方食品是已经过调制的,适合0-6月龄婴儿需要的全面、平衡营养,因此对其必需成分的宣传是不必要的。
然而,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婴幼儿奶粉及辅食在包装上突出其特别成分的现象很多。如适用于0-6个月宝宝的伊利金领冠珍护婴儿配方奶粉,产品包装正面特别标出了“αβ黄金蛋白、牛磺酸、益生元”等字样。惠氏金装爱儿乐一段奶粉盒装包装上写着“有助于眼脑发育、有助于体格生长、有助于支持抵抗力、有助于肠道健康”等字样。亨氏、美赞臣等品牌奶粉的外包装上也有类似标语。
“我们家宝宝经常生病,因此刚开始我选择奶粉的时候都会注意挑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的。”一位正在选购奶粉的年轻母亲抱怨,“但是,市场上奶粉罐上五花八门的标签让我挑花了眼。”
B
业内人士
相关新规如果实施
有助规范婴儿奶粉市场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欧洲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是纯粹的婴幼儿食品,极少会额外添加一些物质。而国内市场一些产品为了追求差异化而大打功能牌,例如额外
添加DHA、ARA、益生菌、益生元等,“其实,这些做法偏离了婴儿食品的原本意义,导致消费者买的不像是食品,更像是药品”。
“其实,牛磺酸、氨基酸等商家特意标识的成分都是婴幼儿所必需的,所以在配方奶粉中必须要有,现在这罐奶粉既然进入了市场,说明肯定是要符合要求的,商家再以此作为宣传,未免有画蛇添足的嫌疑。”蒋放说。
她表示,假如上述新规能实施,此后大家都不能讲功能,产品好坏靠消费者自己的感受继而口碑相传,那么市场竞争将更平等,更有利于国产品牌和没有太多背景的新品牌发展。
C
记者连线
采访几家奶粉企业
仅一家企业作出回应
那么,奶粉企业对这一征求意见稿有何反应呢?
记者采访了几家洋奶粉企业,大多告知他们尚未听说这个新的意见征询稿。惠氏企业沟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听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征求意见稿)》,并且也在密切关注中。
对方强调,惠氏产品的标签符合2004年国家颁布的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相关标准,并且杜绝过度宣传现象发生。“标签上表明的营养成分,绝不存在功效性的夸大。”该工作人员表示,标签上的说明不会夸大,并且产品的很多宣称,也都有临床数据支持。“标签符合国家标准,不会有过度夸大现象发生。”
见习记者陈高君记者王张庆
进口乳制品调查
质检总局公布不合格洋乳制品信息
进口乳制品并非人人适用
购买时看清标签,认准信得过的品牌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最新一期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信息:7月份进口的食品、化妆品产品中有300批次不合格,其中,洋乳制品成为问题产品的重灾区。昨天,记者走访扬州市区各大超市发现,此次公布的问题洋乳制品中,有相同品牌不同批次的进口乳制品在销售。业内人士表示,很多进口乳制品中所含营养素指标不符合中国标准,不一定适合扬城消费者。
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
洋乳制品成重灾区
在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最新一期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中,洋乳制品仍是问题产品的重灾区。其中由新西兰某公司生产的24.76吨佳顿可儿金装婴幼儿配方奶粉,1阶段、2阶段和3阶段共计3个批次产品检出硒、碘、乳糖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现问题产品已被退货和销毁;来自美国的葵花牛美式成长奶酪(片装)、葵花牛美式片装奶酪(白色),则被检出防腐剂山梨酸超标,也被上海检验检疫部门作出销毁处理。
记者走访市区几家超市发现,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多数问题洋乳制品在扬州市场并没有销售。不过,在西区一家超市的乳制品销售柜台,此次公布的葵花牛美式片装奶酪(白色)在售。柜台销售人员表示,柜台上销售的葵花牛美式片装奶酪应该和被检验出防腐剂山梨酸超标的不是同一批次。同时,这位销售人员表示,至于该产品是否下架,要等上级的通知。
国内乳品频发安全事件
洋乳制品销量看涨
记者在超市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青睐洋乳制品。“国内乳品企业频发安全事件,现在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进口乳制品。”在一家超市,家住万鸿城市花园的朱小姐说,以往她家都喝国内的乳制品,但现在很多国内企业总是频繁爆出问题,最近,她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选购进口乳制品。
昨天下午,记者在一家超市乳制品柜台站了10分钟,发现有两三位消费者在选购进口乳制品。柜台销售人员介绍,以前洋乳制品由于价格偏高、口味等原因,无人问津,很多一放一个多星期都没有人问,但现在不同了,销量开始有所上升。
在进口乳制品中,洋奶粉更是占据了奶粉市场大部分份额,在奶粉柜台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洋品牌。“现在婴儿都喝进口奶粉,我们也不知道好坏,只能跟风。”逛超市的准妈妈王小姐说,除了超市里面销售的洋奶粉外,她还准备让人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代购奶粉。
不仅在超市里面选购进口乳制品的市民开始增多,洋乳制品在网上销售也很火爆。在淘宝网上,记者输入“进口牛奶”,相关的信息达到“28522”条。以一款售价149.00元/箱的德国进口全脂牛奶为例,短短几个月成交了394笔。很多网友留言,“奶口味纯正,价格公道,比国产牛奶强很多。
洋乳制品鱼龙混杂
中国人并非人人适用
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今年前6个月约有380吨洋乳制品被检出问题,其中常温奶存在的问题大多是“超过保质期”,而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乳清粉存在的问题则是亚硝酸盐超标,或蛋白质、维生素等指标不符合我国标准等,其中在婴儿奶粉中,不乏知名品牌产品。
宝带小区孙先生认为,进口乳制品鱼龙混杂,出现问题也难免。有消费认为,并非进口食品就是最好的,在选购的时候还是要谨慎看食品标签,并且认准一些信得过的大品牌。
“进口乳制品不一定适合扬州消费者。”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被检出有质量问题的多个品牌洋奶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国外小型商贸公司自行采购、进口到国内的,这些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他认为,在国际品牌乳制品中,有很多产品并非针对中国市场而生产,因此其所含各类营养素指标不符合中国标准,不一定适合扬州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