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我国婴童消费市场现状,共同推动中国婴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2月20日,中国经济网与中国消费者报、腾讯育儿、父母必读、北京艾索儿童市场咨询机构、妈妈说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了“2012年3-15中国婴童产品质量调查”活动。调查显示,食品安全尤其是婴童食品成分及其标注问题最受消费者关注,其中居于首位是“添加多种添加剂”,所占比例达76.1%。
公众认为奶粉市场存在的问题。(图片来源:《2012年3-15中国婴童产品质量调查报告》)
以下为《2012年3-15中国婴童产品质量调查报告》中“婴童食品”部分的解读:
食品消费是婴幼儿消费重点领域,而近几年“问题”奶粉频现,成为家长和公众非常关注的领域。而在本次调查中显示,公众认为诚信与责任缺失严重的领域中,婴童食品也是最主要的领域。
食品成分最受关注
食品安全,尤其是婴童食品成分及其标注问题最受消费者关注。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居于首位是“添加多种添加剂”,所占比例就近八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担忧不无道理,婴童处于生命阶段的初期,其免疫力、抵抗能力都比较弱,某些食品添加剂尽管对于成人无害,但是对于婴童来说可能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考虑到婴童的特殊体质,对食品添加剂的添加进行严格限制。
而“营养成分含量不属实”和“广告宣传泛滥误导”,分别有六成多比例,“奶源地造假”的问题其实也属于成分标注不实、虚假宣传的问题,厂家虚标营养成分、夸大某种产品营养成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而“奶源地造假”则与最近两年在奶粉领域出现多个“假洋鬼子”有关,一些品牌的奶粉明明是国内奶源地却打上澳洲优质奶源的标签忽悠消费者,这让多数消费者对所谓的进口婴童奶粉的质量也产生了质疑。
家长选购奶粉更谨慎
经过多次奶粉事件以后,家长们对奶粉的选择更加谨慎,甚至很多家长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放弃奶粉,进行母乳喂养,直至能够进行辅食的进用为止,其中59%的受访者表示要尽量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母乳喂养,作为一种最安全又最营养、最原生态的方式,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经过多次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公众对奶粉态度的变化。(图片来源:《2012年3-15中国婴童产品质量调查报告》)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抱“关注相关信息,小心选择”的心理选择奶粉,此外大品牌的奶粉成为他们的首选,而对于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的奶粉则不再考虑。同时,奶粉事件也使人们对国产奶粉信任度大幅降低,有条件的消费者会想办法从境外购买,网购洋奶粉也颇为盛行。
但是需要家长注意的是,海外代购同样存在很多风险与隐患。比如,对国外品牌的了解程度、物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质问题、海外代购方的诚信状况等等,而消费者对海外代购奶粉存在风险与隐患的态度,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成半的比例认为应减少网购。由此来看,家长对代购风险的担忧小于对孩子健康的担忧。
对于海外代购风险,消费者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对海外代购进行规制,占主流的态度是希望加强网络购物平台资质审查、维权服务,所占比例超过六成。其次是希望加强网络代购规范管理。还有近四成希望降低进口奶粉关税,这或许是期望通过正常渠道购买进口奶粉代替代购,既安全又实惠。
公众对网购海外洋奶粉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的看法。(图片来源:《2012年3-15中国婴童产品质量调查报告》)
乳品国标应体现公众声音
多次奶粉事件的发生,人们期待有更有效的措施规范奶粉管理,有关部门也着手规范行业的乳品新国标。对于乳品新国标的期待,调查显示,有七成左右的消费者认为,乳品新国标的制订对他们奶粉选择的影响很大,占据主导地位。
相比之下,高学历、高收入者,更关心乳品新国标的制定,认为乳品新国标的制订对他们奶粉选择的影响很大。
但是,从乳品新国标讨论制订以来,即受到各方质疑。特别是前段时间关于乳品国标制定过程中行业内出现的争议标准,行业协会、企业与专家之间关于成分含量的不一致,更让消费者对于乳品国标制定的透明度和对公众利益的考量产生了很大的疑问。这在调查中也有很明确的反应,从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是大家质疑最多的方面,所占比例高达近七成半,另外,38.4%和34.2%的受访者认为“公众参与不够”和“企业既得利益干扰”,让乳品国标的制定难以反映公众声音。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