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2月20-26日)

2012/02/28 10:21     


  光明乳业,你可长点心吧

  前言:行业舆情综述

  亲贝网讯 2月28日消息,关税下调后的洋奶粉依旧在默默地涨价,奶粉垄断的局面继续在倔强地呈现,而中国乳业市场则继续着以巩固地盘为目的的艰难努力。但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强大,而是自己的羸弱,如在国产乳业方面,光明乳业再出“另类”问题——有消费者爆料,鲜牛奶竟然喝出了红枣味儿。有人质疑是光明在管理上出现了纰漏,不管是管理的缺失,还是产品本身出现变质,这样情况很容易使消费者对企业管理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斯普咨询(iCBO)认为,一个企业应当有着制度化、标准化、严谨的管理方式,在井然有序的管理下,公司才能平稳地发展运营。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2月20-26日)(亲贝网配图)

  如表所示,中国乳业本周信息量2万5千余条,略高于本周。本周乳业市场的主要热点集中在“光明鲜牛奶喝出红枣味”、“达能美赞臣竞购惠氏”、“全国特大假奶粉案判刑”等新闻上。在经历了一番热议之后,蒙牛并没有出现在竞购惠氏的名单中,也让有所期待的国民们小小失望了下。中国乳业不缺技术、不缺市场,缺的却是产品中最核心的——品牌。斯普咨询(iCBO)认为,企业必须要苦练内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旗帜,才能不受制于人。看来中国乳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一周行业话题榜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2月20-26日)(亲贝网配图)

  1.光明牛奶喝出红枣味:2月22日,有读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当日送来的光明鲜牛奶有股怪味。随后记者在微博上发现多人爆料称,该牛奶中吃出了类似红枣的味道。记者2月22日致电光明乳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已与消费者取得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会上门处理,要对产品进行分析后才能作出判断。同时该负责人强调称,工厂的留样产品一切正常。

  2.奶粉绝对垄断局面或将出现:惠氏奶粉并购案正引来各界高度关注,惠氏一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目前确实是雀巢和达能成为最大竞购竞争者,未来惠氏或花落其中一家。对此,奶粉营销专家黄小勇指出,无论雀巢亦或达能胜出,对中国市场都不是一件好事,将可能造成某些一线城市的奶粉市场绝对垄断。洋奶粉步步紧逼,中国乳企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提高自身产品品质,扩大企业规模以抗衡洋奶粉垄断。

  3.完达山酝酿涨价:受到国际乳制品原材料上以及国内生产加工成本上涨的双重影响,完达山决定对乳粉类以及米粉累产品价格体系进行调整。本次调价将在3月21日前完成,完达山的调价或将引发新一轮的国产奶粉涨价风潮。而外资奶粉早已完成了产品的调价。如今,美赞臣、雀巢、惠氏等占国内市场主流地位的进口奶粉,涨幅已高达5%—30%。目前市场上多款900克桶装婴儿配方奶粉的价格已逼近甚至超过200元。国产奶粉价格伴随洋奶粉价格一路上涨,价格提高了,希望奶粉的品质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还消费者一份安心和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二、本周主要乳品企业公关活动

  中国乳品行业一周舆情回顾(2月20-26日)(亲贝网配图)

  1.蒙牛金西项目破土:2月21日下午,蒙牛金西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金西开发区举行。据了解,蒙牛金西项目是近几年金华市引进的最大项目之一,而尤为引人瞩目的,则是该项目将贯彻沿袭蒙牛一直坚持的“绿色战略”理念。蒙牛金西项目预计总投入9亿元,年生产能力34万吨,将是集乳饮料、低温酸奶等为一体的亚洲最大单体工厂。该项目将在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方面全面配套,整体实现绿色环保运营,从而确保工厂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的牧场经营,能够为乳企提供优质的原料,进而提高中国乳品的质量。

  2.伊利,走自己的国际化之路:在近10年的发展中,伊利始终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立身之本,秉承“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发展观,以自身的良好经营、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与社会的多方共赢带动了企业公民理念在中国商界的普及。伊利连续三次荣膺“最佳企业公民”称号,从而为中国商界树立了新的责任标杆。

  3.大庆乳业订备忘录拟购牧场:2月22日消息,大庆乳业公布,就建议收购名峰全部已发行股本,与第三方卖方订立谅解备忘录。名峰旗下拥有金天然全部股权。金天然集团主要从事牧场的经营及管理以及牛饲料、生乳、奶粉及其他乳制品的生产及销售。名峰间接持有金天然之全部股权。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要真正地把企业做强做大,仍需要在管理和品牌上下工夫。

  三、行业镜像:监管亟待完善,揭秘后三鹿时代的乳企生存潜规则

  三鹿的“死”并未让中国乳业走向繁荣之路。尚未恢复元气的中国乳业市场依然问题不断,而对于一些列问题“默认”一词很可怕的诠释了“潜规则”的力量。

  1.“后三鹿”时期后遗症

  2010年上海熊猫乳业公司引发的三聚氰胺超标事件余波未平,三聚氰胺再次肆虐市场:随后,陕西渭南乐康乳业、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等企业又相继出现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奶糖、面包、冰激凌等制品。

  据当时官方信息显示,这批毒奶粉为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的残留奶源,涉案的多是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2月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高调亮相,宣布全力打击毒奶粉。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告诉记者,2008年三鹿事件后政府相关部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对问题企业的处理和受害者赔偿上面,但并未对那些召回的毒奶粉进行统一监管,而是交由企业自己处理。“第二轮(三聚氰胺奶制品)危机就是当时2008年三鹿事件的后遗症。”

  2.新国标之争

  2011年,乳业新国标再掀波澜,关于新国标是否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的争论引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又一口水大战。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重新制订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药监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了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

  在奶业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介绍,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中国牛奶质量标准,其中的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

  另外,据行业专家爆料,乳品新国标初稿由蒙牛等几大乳企起草。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了广泛关注。此外,王丁棉还指出中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这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此次乳品新标准制订过程中,一些参与专家称,“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而此案例中各别乳企对新国标的“绑架”犹如幕后黑手不断牵扯。

  3.监管亟待完善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是各种因素综合所致,如标准不完善、监管缺失和滞后、多头管理体系、惩罚力度不足、为牟取暴利食品厂商违法生产、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安全卫生意识薄弱等等。

  梁铭宣还认为,我国食品标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一、标准之间不统一、存在交叉、重复和矛盾等问题,影响了食品的生产及市场监管;二、部分领域存在标准空白,导致生产者和检验机构均无标准可依;三、食品从业者标准意识薄弱,监管力度低,执行情况较差。

  邱宝昌律师认为,食品安全标准容不得讨价还价。标准的制定过程应公开透明,应该让科研院所、专家、消费者广泛参与,充分听取其意见建议,弱化大企业的声音。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