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有说 > 新闻

广州市工商局曝光百乐购等14家违法经营网站

2012/02/27 10:17     


  广州市工商局曝光“百乐购”等14家涉嫌违法经营的网站,并提醒消费者丰胸壮阳别乱下单

  1800元就可买索尼笔记本电脑一台?消费者钟先生轻信某网站,被以“扣手续费后不足1800元冲账”为由要求多次汇款,被骗7000多元。针对部分消费 者遭遇网购骗局的现象,广东省广州市工商局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有的违法网站打着低价销售电子产品的名义实施诈骗,还有的违法网站则通过虚假 宣传,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假冒性功能保健食品及丰胸减肥类产品,消费者对此务必警惕。该局同时还曝光了“百乐购”等14家涉嫌违法经营的网站。

  现象网购遇诈骗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了解到,2011年第四季度,该局及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共处理网络消费申(投)诉515件,其中,性功能保健食品及丰胸减肥类产品网购纠纷最多,其次就是电子产品。

  去年底,消费者邓先生向广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申诉,称他花596元在“www.mak-aguangwang.com”网站上购 买其宣称秘鲁进口的“玛卡”保健食品3盒。到货后,他致电“玛卡”官方咨询,被告知是假冒产品,故要求该网站退货。12315工作人员接报后,立即登录被 申诉网站查看,发现该网站宣传其销售的产品为“秘鲁国家级滋补圣品”,有“发动荷尔蒙,激发无限潜能,3周期改善性功能”、“拒绝早泄,改善阳痿”等功 效。网站首页还登载一篇“打假声明”。经查,该网址无ICP备案,由美国接入;网站显示销售商家为“玛卡专卖”,无正规商家名称或地址。工作人员拨打网站 显示的销售热线电话,对方表示未向申诉人销售过产品,拒绝告知身份及经营地址,致使无法开展调解工作。随后,该网站便已无法访问,其电话号码也无法接通。 因商家涉嫌诈骗,目前广州市工商局已将该线索转公安部门处理。

  消费者钟先生在网购电子产品过程中也遭遇诈骗。去年底,广州市工商局接到消费者钟先生申诉,称其在网站www.baitoncn.com以1800元的价 格购买索尼笔记本电脑一台,采用银行汇款的方式交清了货款。之后,该公司多次以“扣手续费后不足1800元冲账”为由要求其再次汇款,钟先生连续汇了3次 1800多元,合计5400多元(含手续费)后才发现上当。经查,该网站无ICP备案,美国接入,商家无工商登记注册信息,申诉人提供的该网站“送货人” 电话为外省手机号码,且接通后对方否认向钟先生卖过电脑,拒绝接受调解。由于商家涉嫌诈骗,工商部门目前已将该线索转公安部门处理。

  骗招虚假宣传和低价陷阱

  针对性功能保健食品及丰胸减肥类产品网购骗局多发的现象,广州市工商局12315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一是事涉个人隐私,消费者通常羞于启 齿,比较依赖网络信息,事先事中也不愿意核实,甚至发现被骗后也不愿意维权,加上不少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也较差,容易被不法网站的虚假宣传所误导;二是网 络具有隐蔽性,不法商家虚假宣传,违法成本低而利润高,不少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一“商机”,大肆开展此类违法活动。

  针对电子产品网购纠纷,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及广州市消委会受理的网购电子产品申(投)诉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违法网站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销售高端智 能手机(如苹果iphone手机)、名牌笔记本电脑、高端摄影器材等,销售中承诺是正品,消费者购买后才发现是仿冒品、山寨货,从而引起纠纷;二是不法分 子声称产品是“水货”(走私货品)或“赃物”,为其不合理的低价寻找理由,并以此为由要求消费者另行交纳“保证金”、“发票费”、“手续费”,实施诈骗。

  提醒便宜没好货

  针对上述情况,广州工商局近日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便宜无好货”,网购电子产品前,首先应多方查询,掌握产品的具体型号、性能、配置、市场价格、 用户评价等,具体可通过查看厂家官方网站、正规电子产品资讯网站等;其次,最好能到实体店铺查看样机,咨询店员,进一步做到心中有数;购买时,应对销售网 站的主体信息进行确认(可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域名备案信息管理系统http://www.miitbeian.gov.cn/publish /query/indexFirst.action查询),必须选择由正规企业备案的网站,对需要预付货款及绕开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货款的网站,一定要谨 慎购买;在购买后要保留好确认短信、确认页面,并截屏保存团购内容页面,以便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对无ICP备案信息的、备案主体是以个人名义的、接入地 在境外的以及网页上没有留下任何详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的网站,要特别警惕。

  在购买保健食品方面,广州工商局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并非药品,不具有任何疾病防治功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禁止宣传保健品具备任何疗效,禁止 利用医疗机构、专家和患者名义进行宣传;2011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声明,国家从来未批准过壮阳药和壮阳类及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

  图:李成军(右二)深入基层调研 李启国/摄

  ■本报记者 王文郁

  2月13日,已是初春时节,辽宁省省会沈阳市的气温仍处于严寒中。俗语说,一年之季在于春。记者了解到,早在立春之前,辽宁省工商系统就已为全省消费维权 工作做好了布局谋篇。在辽宁省工商局局长李成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2012年全省工商系统做好消费维权工作的周密计划。近日,李成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 调:“把维护消费者利益当作头等大事,是工商机关实践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体现。”

  广查严惩确保消费安全

  问:李局长,过去的一年,辽宁省工商机关开展消费维权工作再创佳绩,请您介绍一下过去一年辽宁省工商机关在打造安全消费环境方面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答:去年,辽宁省工商机关坚持把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民生大事来抓,组织进行重点时段食品市场专项检查,开展了地沟油、乳制品市场、酒类市场、农村食 品市场、流通环节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14.5万户,抽检食品5497批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200件, 使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各地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上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消费维权工作取得重要进 展,安全消费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商机关出台了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管、监测规范,实行重要商品经营者信息标注,在全国率先推进了重要商品市场主体数据 库建设,对68个品种8306个批次商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发布消费提示220期,严格执行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流通环节商品质量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此外,工商机关全面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和农资市场分类监管,深化红盾护农工作,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191万元。加强广告监测和监管,发布违法广告警示公 告、监测通报37期,曝光虚假违法广告191条,有力地净化了广告市场。深入开展“双打”工作,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20个,查办案件2374件,案值 2600多万元。积极推进网络交易监管,投资建设了网络商品交易与服务行为监管平台,以网管网迈出新步伐。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平安市场创建工作, 全省涌现出105处“平安诚信示范市场”,圆满完成了3年创建任务。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将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组织多部门联合暗访 检查,取缔无证照经营8823户,引导办照2.3万户,从源头上保障了消费安全得以贯彻落实。

  创新消费维权模式

  问:辽宁省工商机关在解决消费维权热点、难点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调处消费争议能力不断提高,消费维权模式不断创新,请您介绍一下工商机关在开展消费维权工作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答:首先,全省工商系统加大消费纠纷行政调解力度,行政调解员队伍达到300多人,成功调解近1.2万件消费争议。发挥消协组织作用,组织开展了家乐福、 乐购价格欺诈投诉听证会和奔驰汽车销售欺诈约谈会,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同时,加大对消费投诉较为集中的通信、医疗、物业、美容美发、餐饮、洗浴等行业的专 项整治力度,针对霸王条款问题较为集中的婚庆、婚纱摄影行业开展了不平等格式条款专项整治,深受消费者好评。就铁路部门实施动车实名制购票,但对实名制火 车票丢失既不给予办理挂失又不给予退还票款的做法,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发布维权观点,对上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提出质疑。

  其次,工商系统完善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消费维权架构,12315受理处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一会两站”维权网络进一步扩 大,受理各类消费投诉25.2万件、申诉20.6万件、举报6766件,处理和解决消费争议金额1670多万元。在省内465家大型商业企业开通消费维权 绿色通道,解决消费争议3056件。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招募了5万名维权志愿者,开创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 消费维权的良好态势。

  密织一张消费安全网

  问: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将要召开,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您介绍一下辽宁省工商机关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做好维护消费安全服务上进行了哪些部署?

  答:今年,辽宁省工商机关将高度关注民生福祉,在打造消费安全环境工作中,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提升维权效能:一是深化流通环节重要商品质量监管和监测, 重点行业经营者履行法定进货查验等义务要达95%以上,突出对建材、成品油、日用品、化肥农资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商品质量的监测力度,做好监测信息发 布和不合格商品市场清理工作,着力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机制,消除监管死角,查处一批有影响的食品安全大要案,形成严查严 打流通环节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声势。继续开展医疗、通信、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领域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

  二是深化维权诉求处理工作,着力打造维权民心工程。把建立完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加强诉求处理工作,作为重点民心工程来抓,扩大网络覆盖面。切实做 好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受理调解工作,严厉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提升维权效能。继续深入开展3·15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系列主题活动,营 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消协组织作用,围绕群众反映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志愿者有针对性、有组织地开展商品比较试验、消费体察、消费调查 活动,提升社会监督效能。

  三是深化维权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构建科学维权体系。充分发挥消费维权在增强消费信心、拉动社会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引导示范、企 业自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优势,把维权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目前工商政务微博已经开通,鼓励各级干部积极参与,利用这一平台增强与民互动,及时了解民 情,改进工作,提升社会影响力。

  消费者举报的主体信息不明网站名单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键复制
标题链接已成功复制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