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十字路口,四周居民楼的窗户纷纷被众多培训机构的电子广告屏与霓虹灯占据了显眼位置。这都是大隐于市的各种早教机构,它们中间有不少没有经过登记注册或审核批准,但这丝毫不影响年轻家长对早教的关注度。记者发现,在早教机构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家长早已陷入“被早教”的怪圈。
看了这一新闻,首先想到近日媒体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山西太原部分幼儿园开展“皮纹测试”,交1200元通过“皮纹测试”即可测出孩子的潜能及发展方向。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明眼人不难看出,所谓的“皮纹测试”,不过是不堪一击的伪科学,说到底就是打着高科技幌子来骗钱的伎俩。其利用的,无非是年轻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而各地早教机构迅速发展,不少家长陷入“被早教”的怪圈,也是这个原因使然。
记者了解到,“试听”是早教机构吸引家长报名的主要手段,通过试听把家长吸引过来上课,然后再推销课程,很多父母经不起游说,上完课后一冲动就掏钱。各家早教机构宣传材料上铺天盖地的“开启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宝宝社交力”“启发宝宝想象力”等词汇,让许多年轻家长目不暇接,但冷静一思考,有多少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又有多少能收到实效呢?
有关人士表示,早期教育的利润相比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更高,虽然早教机构的价格涨幅每年在10%以上,家长依旧趋之若鹜。这些都对近几年的早教市场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早教市场整体上呈现一种“繁荣”的状态,利润空间也不错,但不少机构对自己的课程理念、教育定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认知,局部有些杂乱。
对此,笔者以为,政府应有所作为,主动担起责任。要强化监管,不能让早教市场鱼龙混杂,恶性循环。政府也许不能阻止家长花钱给孩子“早教”,却可以通过审批、检查等方式,控制早教市场的无序发展,尤其是不让单纯以盈利为宗旨的早教机构有泛滥空间。
行业资讯、企业动态、业界观点、峰会活动可发送邮件至xishuinet#qq.com(把#换成@)。
海报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