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中国式的互联网医疗路在何方?

观察

2016年06月20日

  曾经有人断言互联网医疗进入人们生活后,可以代替医生解决医患不平衡的状况。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医疗健康产业里。中国人口基数很高,而医疗领域GDP占比较却低,这预示着,医疗健康将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大家一窝蜂的投身在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到底能带给医疗什么,互联网医疗的多种可能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是医院、医生、药企、投资人、互联网商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就现在移动医疗行业的局面,我们对话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教授汪芳老师,以一名医生的眼光去看待互联网医疗,引发互联网医疗多方的讨论,希望留下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

  医生工作时间非常紧凑,进行电话采访是在汪芳老师结束一天工作后,有限的一小时对话,却也道出了医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对医疗行业的诉求和思考。

  健康意识=长寿?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作为,汪芳老师认为突出的更多是在传播健康知识上,但现在国人健康意识的薄弱给了互联网医疗另一个使命:渗透正确的健康观念,正确的健康观念等同于寿命的延长,提高生命质量。

  如今大众依然缺乏对疾病的防范意识,认为没有病状出现就不需要做治疗,更有血压高的患者抗拒服用降压药物,仅凭着臆造猜测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和依赖性。“既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让身体各方面指标达到标准,还不听医生的用药建议,错误的健康观念无可救药”,汪芳老师开玩笑说,“这时候的医生还需要具备哲学家的能力,循循善诱的把患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医生的口口相传力量有限,互联网快速并且大范围的传播,让患者摆脱对医疗的偏见,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

  与此同时,规范管理的体系也是互联网应该遵守的法则,让真正科学的知识进行传播,很多因为产品的推销,给出错误的健康理念,互联网就变成“本末倒置”的手段。

  在线问询VS线下诊疗

  互联网除了传播正确健康意识,是否真的能实现在线问诊呢,记者不禁问。汪芳老师从医生的个人角度指出,医生通过移动平台向患者提供就医信息,不外乎患者该去看哪方面,该不该线下就诊,如果在线给患者诊断治疗,目前存在着很大风险,医生并不敢轻易涉足。并且医疗界始终面临资源不平衡的状态,医生的时间有限,而患者数量又很大,虽然在一些层面上来看,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帮助病人进行轻问诊,概念上是非常可行的,但是实践中会出现十分多让人质疑的地方。

  在前不久的一个医疗论坛上,汪芳老师曾经直接表示从来没有回答过在线问询的咨询,而是有助手在帮助回答,并且为保持严谨性,叮嘱决不可做判断性定论,最后会劝导要到医院面对面进行门诊治疗,线上诊疗更多的是给与患者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由于心内科在医疗的特性,造成了面对面和询问病史的重要性,绝不是十五分钟在线诊疗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采访中汪芳老师谈到平时的临床问诊,很多时候心血管疾病在再次诊疗后,医生会将在办公室里问询得出的诊断结果整个推翻。现在病症的多样性,让医生对病症的判断要通过确凿的检查数据来支持才可以实现,这种严谨性是对病人生命健康的负责,是互联网诊疗还远无法企及的。

  医生圈的闭环

  从医生层面来讲,移动医疗的优势体现在医生与医生的链接上。第一,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的下沉,促进医生对医生的交流,对基层医生整体水品有着提升作用。基层现在的状况是水平相对较低,各项检查设施也十分稀缺。基于互联网的形式“下基层”,可以开展基本临床技能的培训,疑难杂症网上在线的讨论,切实解决了基层医生的实际问题。同时搭建的在线授课平台,通过远程授课让基层大夫得到一些最新知识。

  现在有很多公司都尝试做端口,可以面对面,点对点,医生对医生的连接。通过北京、上海等大医院、三甲医院的专家把知识传播给点对点的县级医院的大夫,除了提供最新的资讯,也帮助县级医院解决疑难病例,以网络面对面的形式,代替走乡串户的基层查房,不但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阔步范围。

  另一方面,在促进国内外医生交流,医疗信息传播上起着推动的作用,新知识能够被更快的抓取,并且以互联网的各种形式迅速阔步到全国。汪芳老师讲到每年美国和欧洲的心血管年会,届时国内与国外进行连线,线上在全国多个端口可以进行转播,线下中国专家与美国专家连线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把国际的热点通过这种形式快速传播到国内,再通过互联网让信息进一步在全国阔步,这对于医学资讯传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可医疗中外对接,双方医生均是义务做事,基础的设备还是靠医生凑钱自掏腰包实现,提高医疗学术和技术水平成了孤立无援的孤岛状况。

  中国式移动医疗路在何方

  移动医疗在链接医生、患者去中间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毕竟互联网的快与医疗的慢是需要磨合前进的。汪芳老师觉得,互联网医疗真正有价值的并不是只是放在解决患者的小病上,而是投入更多精力在医疗科技上面,放在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三甲医院医生与基层医生的连接上,为医疗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

  移动医疗终究是谁来买单呢?现在看来,国家仅是倡导利用互联网加快医疗下沉,并没有给出具体政策的扶持,很多大公司都是自己买单,就面临着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盈利如果需要销售来实现,便出现了灌输药品相关知识的行为,无异于为正确健康观念埋下了隐患,无法实现公益的传播健康观念。医院靠自身创收,国家投入相对较少,让医院买单也并不可行。现在大多数患者缺乏为健康买单的理念,而是否能够真正买来健康也都有着不确定性。

  我国的医保基础与国外模式不同,“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国人树立“为健康买单”的理念,前期的防与治看不见摸不到,却是最该投入的时候。汪芳老师描述垂危病人抢救的场景,从病人的痛苦,到家人和医护人员付出的心血,为了维持最后七天天时间,倾其所有,既心痛又悲哀。细想就是对家属的安慰,中式孝道的一种体现。在中国医疗健康大背景下,互联网能做什么,用什么模式,值得大家不断探索尝试,“慢慢”长路关注根本问题才是所有涉足医疗的人们应该做的。

+1

来源:康谈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