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奶农与乳企缘何陷入猜忌乃至互坑的境地?

观察

2015年01月21日

  1月19日 “奶剩”再次来袭,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是奶源增多、消费疲软引发的供求失衡。而企业拒收限收,加剧“奶剩”,也使奶农企业关系紧张。
  农业部不久前已经下发通知,督导检查解决“卖奶难”问题。本应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奶农和乳企,缘何陷入猜忌乃至“互坑”的境地?
  散户:牛奶比矿泉水还便宜
  “12月31日企业停站(停止收购生鲜奶)后,储存的奶易变质,连续倒了三四天,光奶就损失了十几万。”1月11日,济南历城区奶农张维国指着泛白的排水沟无奈地对记者说,面前是一片空荡的牛舍。
  生鲜乳价格低、卖奶难的情况不止在山东出现。河北、北京、山西、青海等地也出现了乳企拒收、限收,奶农交奶难的现象。2014年下半年以来,多地牛奶价格一路走低,生鲜奶收购价从高峰时的每公斤6元,腰斩至当前的每公斤3元多,局地散户牛奶“比矿泉水还便宜”,多地奶农为此无奈“杀牛倒奶”。
  而让“杀牛倒奶”逐渐升级的是,多地乳品收购企业不履行合同,导致奶农损失惨重。华北某农业大县已有7家奶农合作社因此倒闭,影响上百养殖户。
  山东临沂奶牛养殖户李树文表示,自己虽全力满足乳企奶牛卧床、TMR饲料搅拌机、监控设备等要求,还是遭遇了停站的命运,奶牛从800多头降至130多头。“‘奶荒’时,合作企业主动帮忙在银行贷款买牛;现在奶价低了,想方设法给我们停站,一万八买的奶牛只能折价一万卖掉,直接损失已100多万元。”
  乳企也是满腹苦水。河北一家乳企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每天收奶量比生产用奶量多200吨左右,公司只能将富余原奶喷制为大包粉。去年全年共喷粉6000余吨,每喷粉一吨企业亏损约22000元,累计亏损已达上亿元。
  乳企:降低成本加大奶粉进口量
  “奶剩直接原因是进口国外奶粉和国内奶源的增加,而深层次原因是国内乳制品消费缓慢,供大于求。”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谷继承表示,个别企业不履行合同导致“奶剩而倒奶”事件日渐增多。
  专家坦言,当今中国奶业和国际奶业市场关联度较高,价格易受国际影响。“国际奶粉拍卖价格已从一年前的5500美元/吨跌至2500美元/吨,进口到中国还原成奶的成本已跌破2元/公斤。”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张志民说,乳企为降低成本,加大奶粉进口量,减少国产生鲜奶使用在意料之中。
  记者了解到,国内奶源数量也在增加。上轮“奶荒”时,看到持续走高的奶价,不少人盲目跟进奶牛养殖业。而与奶源增多相比,乳产品消费疲软。河北行唐县畜牧局干部盖连义说,过去几年每逢春节等乳品销售节点,总有乳企会拜托他寻找富余奶源,然而当前,却没有一家乳企主动上门来“找奶”。供过于求也使得乳产品加工量呈现下降趋势,山东2014年乳品企业的加工量比上年减少了6%。
  而弱势奶农和强势乳企之间形成的“互坑”关系,加速了“杀牛倒奶”事件的升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表示,乳品行业主流的“企业+农户(合作社)”模式有很大弊病。“原奶过剩时,企业压价、调高标准,奶农只能甘受损失;原奶一旦紧缺,不排除个别奶农掺假,撕毁合同,高价卖奶。这就形成了没有信任的‘互坑’关系。”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