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中国基层推进公建民营模式纾解幼教之困

经营

2013年01月25日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中国流传已久,而现实中,安徽省合肥市临湖社区居民赵本云就为了儿子黄飞扬能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在过去一年里换了三家幼儿园。

  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不在国家义务教育覆盖范畴之内的学前教育,让许多中国年轻父母感慨“入园难”、“入园贵”。

  此间,公办幼儿园由于“物美价廉”成了人人想要的“香饽饽”,但远远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不少民办幼儿园则存在或是办学条件、教职人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或是“贵族化”现象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临湖社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4年前,像赵本云这样在城市化进程中转变成“市民”身份的村民们陆续搬进了这个社区。

  赵本云告诉记者,儿子上的第一个幼儿园是没有办学资质的“黑园”,出于对教学质量和孩子安全的考虑,很快她将孩子转到了一所离家大约半小时车程的正规民办幼儿园。“但是路远不方便,而且每学期近3000元的费用对我家来说,还是有点贵。”她说。

  有着两个孩子的赵本云没有正式工作,一家生活来源全靠在经开区一家工厂打工的丈夫。

  2012年9月,祥园幼儿园的开园让赵本云一家高兴不已,这所由地方政府以“公建民营”模式在临湖社区内建成的幼儿园,新生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学期1330元,比安徽省所有公办园的最低收费标准每人每学期1400元还低。

  为了让更多儿童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近年来,中国多地陆续在进行“公建民营”幼教办学模式的实践。一般是由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出资兴建,建设完毕后可通过低价租赁、合作、承办等方式委托具有办园资质的社会团体、社会机构或个人管理运营,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

  目前,算上最新建设的祥园幼儿园,合肥市经开区已经建成12所公建民营幼儿园,总投入5200多万元。前11所只收取极低的租金作为维修成本,而祥园幼儿园作为当地基层政府未来新的发展方向,采取了“零租金”的形式。

  祥园幼儿园委托方相关负责人刘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虽然学费低廉,但是光“零租金”这项一年就能减少50万元左右的办园成本,如果再加上合肥市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资金,幼儿园即可实现保本。“现在只有不到200个孩子,有望在2013年翻一番,届时可实现微赢利。

  在刘坤看来,比起高额利润,民办幼儿园更加看重与政府合作实现“公建民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除了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对幼儿园“公建民营”的运营体制目前也正在积极地探索和推进中。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表示,在公办、民办之外,“公建民营”作为第三种“管办分离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发挥“1+1大于2”的合力,但具体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应加强政府对此类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的监督与引导。

  “我们会持续跟踪长期监管‘公建民营’幼儿园,包括收费和办学质量。凡是出现违规办学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均会被取消办园资格。”合肥市经开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卢钟毓说。

  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建议,为了保证“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不走样,教育部门要对幼儿园教保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办园水平;同时有必要引入第三方力量加强监管,把幼儿园真正办成普惠园,杜绝高收费。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