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产业网

中国奶业内忧外患 频现问题或再也伤不起

经营

2013年01月15日

  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就光明牛奶发生酸败事件回应表示,上海质监部门已责令光明公司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整顿。9月8日,上海部分地区220ml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发生酸败口感现象,光明乳业随后对消费者致歉。这已不是光明今年以来的第一起食品安全事件。

  就在这时,奶业的另一位巨头——蒙牛也被曝出牛奶中现活虫,尽管此事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商榷,但事件已经产生了影响。

  原本以为,“三聚氰胺”事件已经给中国奶企敲响了警钟,但这个警钟并没有长鸣。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中国奶业的“丑闻”就没有消失过,活虫 奶,变质奶,激素奶,穿越奶(修改鲜奶生产日期)等乳制品企业丑闻不时从幽暗的角落溜到聚光灯下,大部分奶业巨头都因质量问题被曝光过。消费者对于中国奶 企的信心也在屡次曝光中不断减少。

  正是因为中国奶企“丑闻”不断,外资奶企不但趁机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其产品价格也不断走高,其中以婴幼儿奶粉最为突出,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需求更是炒高了国外的市场价格,淘宝、天猫等代购网站生意异常地火爆。

  “洋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价量齐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奶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在这场巨大的奶业盛宴中,中国奶企因为自身问题正在竞 争中不断被拉开,如果中国奶企还不自律,有可能失去竞争的资格。消费者失去信心不可怕,因为信心可以重建,但如果消费者开始麻木了,那么对中国奶业将是巨 大的打击,其哀莫大于心死。

  中国奶业现在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但“内忧”大于“外患”。中国奶企别眼馋“洋奶粉”赚得钵满盆满,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自身产品质量不够过 关、问题频发。一些奶企会说,我们的大部分产品都合格的,出问题的只是一小部分产品。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并不这样认为,这些问题产品就像“一粒老 鼠屎”一样坏了“一锅粥”。以蒙牛为例,2011年末受到黄曲霉素M1及其他负面媒体报道的影响,蒙牛市场销售一度下滑幅度达30%。

  奶业巨头因其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其会更受民众和媒体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奶业巨头更应加强自身管理。如出现问题不仅会对自身产生影响,而且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对于奶业巨头来说,中国市场是“后院”,如果想要进军国际市场,那么就要确保“后院不起火”,维护这个市场需要中国奶企的共同努力,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加强自身竞争力,让“丑闻”消失,中国奶业再也伤不起了!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