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安全坐椅反向安装最安全 应用到10岁

经营

2012年06月11日

  儿童坐椅应用到10岁

  全国“创伤急救与规范化救治”高级培训班在渝举办,就交通意外伤害急救进行培训

  重庆市急救中心创伤科主任胡平说,参加这次培训班的大多是基层医生,而他们是患者遭遇意外创伤时最早面对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处理是否妥当,关系到能否为之后的抢救赢取宝贵时间。

  急救

  案例

  6月8日,全国“创伤急救与规范化救治”高级培训班在渝举办,国内交通创伤学泰斗王正国院士告诉大家:“车身重量越重,安全系数就越高。”

  重庆市急救中心副院长都定元介绍,2004年2011年的7年时间里,重庆市120急救中心,平均每天就有8人因交通事故入院急救。而且,在7年时间里,这个数据一直以每年28%的比例不断增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院王正国院士,就交通意外伤害急救,以及普通市民遇到交通意外伤害时的急救措施等进行培训。

  “在购买车辆时,消费者总是喜欢询问车辆的安全性能。”有些消费者更看重汽车的碰撞试验,有些更看重车内的安全气囊设置。

  对此,作为国内研究道路交通创伤的泰斗,77岁的王正国院士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出数据,如果两辆汽车的重量比为1:2,那么它们在遇到同样的事故时,车上驾乘人员的死亡危险比为12:1:“车辆自重重,安全系数就会更高。”

  王正国院士还认为,儿童安全坐椅至少应该用到10岁;实验证明选购婴儿安全坐椅用反向安装的最安全。

  案例2:颈动脉大出血,他捏住血管2小时等救援

  2010年6月,巴南区接龙镇。一个24岁的小伙子在骑摩托车时,与前车发生碰撞,颈部被破碎的玻璃划伤,颈部大动脉出血。他被送到当地镇医院时,颈部鲜血喷涌不止;而此时急救中心的创伤科医生,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才能抵达事发地。

  但这个24岁的小伙子最终还是活了下来:“全赖当地卫生院的急诊医生,他一直捏住了患者的颈部大动脉,整整2个小时,直到主城医生赶来。”

  点评:胡平主任说:“不光是医护工作者,普通市民也一样,在面对车祸等意外伤害时,若遇有流血不止的情况,别惊慌,哪里出血就按哪里,为抢救赢得时间。”

  2011年10月,渝北某镇。58岁老汉摘广柑,从树上摔了下来,被送到当地医院。当地医院通过B超,正确地诊断他是脾破裂,但却没有摘除脾脏的手术能力。

  医生不敢替他做手术,从主城区到这个地方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当抢救医生赶到现场时,老汉因为腹腔内大量出血,已经死亡。

  点评:“很可惜,虽然当地医生没有摘除脾脏的能力,但他们有用手术刀打开腹腔的能力。”胡平说,如果当地医生能够勇敢的开腹手术,哪怕是直接用手捏住脾脏上方的血管,为抢救医生争取时间,说不定老人的命就保住了。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柳姗姗

  案例3:老汉脾破裂,医生未果断打开腹腔止血

  2012年1月,沙区土主。44岁的男子陈某酒后呕吐,呕吐物堵塞了气管,家人把他送到附近医院。

  陈某很幸运,他遇到的基层医生急中生智,拔下钢笔的笔尖,做了初步消毒后直接插进了陈某的气管,为陈某赢得了呼吸的狭窄空间,让他挺到最后的抢救阶段,成功活了下来。

  点评:“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急救故事,充分地体现出了急救中首要性是什么。”胡平说,笔尖可能会导致感染,但感染和生命相比,更重要的是生命。普通市民和医护工作者一样,急救创伤就是“急”。如遭遇溺水市民,如果有人能够为其进行超过半小时以上的心肺复苏等,就能够抢救回生命。

  案例1:钢笔尖插进气管,救了气管堵塞者一命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