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奶可分三种 国内市场复原奶多佯装鲜奶出售

经营

2010年07月22日

  市场上的液态奶纷繁复杂,消费者记住了一个名称,却又发现了另一个新名称。生鲜奶、巴氏奶、常温奶、复原奶……这些各种花花名字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到底喝什么牛奶好?

  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标识标注管理的通知》将液态奶分为三类:常温鲜奶、低温鲜奶和复原奶。

  常温鲜奶

  可以在常温状态下存放的奶。超市里没有放在冷柜内的大多数液态奶都属于常温奶,按要求它应该是采用生鲜牛奶为原料,在130摄氏度~150摄氏度的高温下,用4秒种的时间将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全部杀死,因而也叫“超高温灭菌奶”,一般可在常温下保存45天,最长可达6-9个月。目前在国内,常温奶依旧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液态奶市场中常温奶占据86%的市场份额,而需要冷藏的生鲜奶仅占约14%。

  低温鲜奶(又叫:巴氏鲜奶、生鲜奶、冷藏奶等)

  低温鲜奶须在冷藏条件下保存的奶。在这种奶也是采用生鲜牛奶为原料,它是用“巴氏灭菌”,新挤出的牛奶经过巴氏消毒后直接提供饮用,基本上保留了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和原有风味,所以也叫巴氏鲜奶。这种奶必须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保质期一般只有3-7天。这种牛奶不添加任何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因为低温鲜奶原奶则是从牛身上直接挤出来的未经任何加工的牛奶,也叫生鲜牛奶。

  标准的巴氏奶,是把鲜奶在72℃-76℃温度下经过约15秒钟左右的杀菌加工。巴氏奶是一种“低温杀菌牛奶”,原奶中的有害微生物一般都已经杀死,但还会保留其他一些微生物,因此这种牛奶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左右的环境中冷藏,防止里面的微生物“活跃”起来。因此巴氏奶也叫“冷藏奶”。

  巴氏奶的保质期比较短,一般为7天左右。南方天气较热,尤其进入夏季,这对巴氏奶都是挑战,消费者在购买、保存和饮用巴氏奶时,一定要注意牛奶的保质。如果发现纸盒有“胀包”现象,牛奶已经变质,一定不能饮用。所以在选购时要特别注意保存条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细菌的重生和牛奶的变质。

  复原奶(又叫:复原乳、还原奶)

  复原奶是用生鲜牛奶加工成奶粉再液化成液态奶。简单说来,就是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其加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鲜牛奶中掺入比例不等的奶粉;另一种是以奶粉为原料生产的调味乳。

  “复原奶”与纯鲜牛奶主要有两方面不同:一是原料不同。“复原奶”的原料是属干乳制品的奶粉,纯鲜牛奶的原料为液态生鲜奶;二是营养成分不同。“复原奶”在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后,营养成分损失较大;而纯鲜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保存。

  按理说,“复原奶”经过两次超高温处理后,成本应该更高,在价格上根本不具备与鲜奶直接竞争的实力。可实际上,用我国鲜奶制成的纯牛奶与洋奶粉制成的“复原奶”竞争,竟明显处于下风。

  统计资料显示,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到岸价格在每吨1.2万元左右,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8吨液态奶,而8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2万元以上,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厂家对“复原乳”格外钟情,并趋之若鹜。

  乳品企业钟情于“复原奶”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原料奶质量差。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奶农生产的鲜奶细菌数要高于国外鲜奶上百倍,因此,用这样的原奶作原料,生产出的乳制品质量上不去。特别是酸奶,因为含有乳酸菌,对原料奶要求更高。故国内许多厂家宁愿选择进口奶粉,也不愿使用国产原料奶。

  乳品企业钟情于“复原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内有关法规不健全。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出台对液态奶生产经营相关的法规和制度,致使液态奶生产经营没有制度的约束。一些厂家就此钻了空子,把“复原奶”当作鲜奶卖,蒙蔽了消费者。

+1

来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