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奶粉几乎已成为内地自由行旅客到香港必买的其中一项产品,背后的原因,当然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弱有关。虽然蒙牛等内地乳企的整体业务,已开始从三聚氰胺事件中恢复过来,不过高端奶粉市场仍被外资主导。光明乳业近日宣布,计划收购一家新西兰乳业公司,期望打入高端市场。中国乳企能否透过海外并购潮,成功升级,值得关注。对此香港信报今天发表署名辛思维的文章,以下为文章全文:
曾几何时,蒙牛曾提出要以”牛奶强国“,不过,自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内地牛奶已变成”祸国“。虽然当局已经对内地牛奶品质进行整顿,但最近又有报道指,部分有毒奶粉被转移到西北较穷困的地区售卖。所以到目前为止,内地家长对国产粉的信心仍未完全恢复,稍有经济能力的人,都会选择买外国品牌。
虽然内地乳业龙头蒙牛,去年的盈利达12亿元,超越2007年的水平。不过,其他乳企的表现仍然较为疲弱,例如内地第三大乳业集团──光明乳业,去年的净利润只有1.28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就有2亿元人民币,显示业务仍未完全恢复过来。
外资占据高端市场
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国产乳制品,只能在中低端的市场互相竞争,高端奶粉市场几乎被外资所垄断。中低端产品自然难以赚取高利润,以蒙牛为例,去年的经营利润率为5%,相反,将高端澳洲奶粉卖到内地的澳优乳业,其经营利润率则达到33%。
统计指,内地每年出生的婴儿大约为二千万名,奶粉市场有多大可想而知。不过,内地拥有高消费能力的家长,却锺情于外资品牌,更不断跑到香港买奶粉,也因此养肥了一班奶粉水货客。连带从事化妆品生意的卓悦(653),也做起日本奶粉销售来,并促使去年的同店销售额增加18.7%。
对于以上种种,在内地乳企看来,确实不是味道,所以如何改变形象,成为内地乳企的首要工作。只可惜乳企就算花费唇舌,解释自己如何监察生产品质,始终仍未能取信于消费者。所以最直接的方法,或许就是购入受观迎的海外乳制品。
收购后或来港上市
光明乳业近日表示,公司计划以8200万新西兰元(约3.82亿元人民币),认购新西兰五家独立牛奶加工商之一的 SynlaitMilk公司51%股份。管理层认为,今次收购将为公司进入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切入点及生产基地。公司还透露,与 SynlaitMilk原股东达成协定,交易完成后五年内,将推动SynlaitMilk在香港或新西兰上市。
近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个案不断增加,摩根大通的研究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收购方。当然,过去在收购一些能源项目中,经常受到外国以”国家安全“等理由所拒绝。对于乳业的海外并购,按道理应该不会遇上同样问题。光明乳业成为首个“走出去”的内地乳企,若收购成功,可望为企业打开高利润之门。
对于其他内地乳企来说,光明的做法,或许能令企业快速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收购行动始终无助于改善内地乳制品行业的形象。辛思维认为,乳业求助外援的同时,亦不能忘记提升国产货的品质,这才是长远发展之道。